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海珠湿地公园

2022-06-29 17:05:24 百科资料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广州城市新中轴南端,东起珠江后航道,西至广州大道南,北起黄埔涌,南至珠江后航道,主要包括万亩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39条,总用地面积869公顷,水域面积达377公顷,是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是广州市城区重要的生态隔离带,被誉为广州"南肾",与"北肺"白云山一起构成广州主城区的两大生态屏障。

  • 中文名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 外文名 HAIZHU WETLAND
  • 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新滘中路
  • 总用地面积 869公顷
  • 水域面积 377公顷
  1. 1 海珠湿地简况
  2. 2 海珠湿地一期简况
  3. 3 海珠湿地一期景点
  4. 4 海珠湖简况
  5. 5 海珠湿地二期简况
  6. 6 相关文化习俗

海珠湿地简况

  2012年,广州市和海珠区站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海珠国家湿地 公园建设作为广州市重大的"生态工程、文脉工程、民生工程",同时是广州打造产业转型升级良好环境,提升广州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建设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紧紧把握自然生态、岭南文化、都市风光等三大板块的深刻内涵与紧密联系,努力在湿地公园打造成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示范区,体现"城在水中起,水在城中行"的主题定位,建设广州市"花城、水城、绿城"的样板区,使之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标志性项目。

海珠湿地公园

  海珠湿地,俗称万亩果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北面琶洲会展,南望大学城,东临国际生物岛,西跨城市新中轴,总面积约1100公顷,被誉为广州"绿心"。其中,海珠湿地核心区域869公顷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范围,是我国特大城市最大、最美的城央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内河涌纵横交错,湿地资源丰富,其中城市内湖湿地59.7公顷,河涌湿地214.6公顷,涌沟--半自然果林镶嵌复合湿地202.3公顷,湿地率达54.8%,具有繁华都市与自然风光相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特殊等特色,为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岭南水果发源地和岭南民俗文化荟萃区。目前开放区域包括海珠湖、海珠湿地一期和海珠湿地二期,游人可充分领略"水乡、花乡、果乡"的湿地特色风貌,是市民可及、可达、可享受的世外桃源。

海珠湿地一期简况

  海珠湿地一期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是海珠湿地核心区和生态湿地示范区。用地面积约67公顷,水域面积占42%,约为28.3公顷,水深平均1.5米,全部为流动的活水。湿地一期注重将岭南水乡的本土文化特色融入湿地美景,以恢弘大气的岭南式牌坊和历史悠久的镬耳屋作为湿地的标志性建筑,以果林湿地作为独特的自然风貌,适当引入开发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植物,建设成为独具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原生态湿地景观,打造出海珠湿地保护利用的样板区域。

海珠湿地一期景点

  湿地广场:

  湿地广场面积约8800平方米,是由广州市同类牌坊中最高的湿地牌坊、岭南园林风格的绿影长廊以及镬耳式建筑风格的客服中心等建筑物共同构成的通透式广场。雕花飞檐、飞阁流丹的绿影长廊与高耸的镬耳山墙、古朴的趟栊门、精致的满洲窗,共同展示出岭南建筑通透玲珑、装饰精美的特色。

  湿地牌坊:

  湿地牌坊高23.8米,宽28.3米,为广州市同类牌坊中最高者。其建筑以石雕为主,配以精致

  的木料斗拱、灰塑装饰的屋脊以及两侧岭南特色的鱼形鸱吻,组成一个极具传统特色四柱三间庑式三楼结构的岭南牌坊。牌坊上雕刻有梅、兰、竹、菊图纹,以及"双龙戏珠"、"渔樵耕读"、"三阳启泰"、"硕果累累"和"岭南佳果"石雕,体现出岭南建筑精致、玲珑的特征,展现出海珠湿地农耕文化历史和岭南佳果主产地的特色。

  绿心湖:

  绿心湖面积约6000平方米。湖水与河涌水系相连,依靠自然潮汐调补水,水质清澈,碧波柔池。湖底铺种有沉水植物苦草,湖中种植有全年开花、花色鲜艳的再力花和美人蕉,以及有水质净化作用的30余种水生植物。湖中各种植物芬芳盛放,鱼虾贝螺集群游弋,展现出满庭芳华、生机勃勃的景象。湖两侧设有双向亲水栈道,可以近距离欣赏湖中植物和跌水美景。站在亲水栈道的观景平台上,可见旖旎的湖水中呈现出"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的倒影,瞬间人、物、景置于同一画框,凸显海珠湿地的区位优势和非凡美景。

  花溪:

  花溪溪流长650米,其内水鸣潺潺,树影婆娑,蝉鸣鸟叫。花溪区域种植有60余种植物,主要采用开花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形式,有四季常绿且开花的长春花、朱槿、洋紫荆,有夏秋开花的千日红、巴西野牡丹、非洲凌霄,有春冬开花的叶子花、香彩雀、鹤望兰,结合溪边种植的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等花期较长、花色鲜艳的水生植物,营造出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的景象。

  友谊林:

  2012年11月17日,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友谊林植树活动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广州宣言》发布仪式在海珠湿地举行。首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以"创新成就未来"为主题,汇集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53个城市参评,其中包括墨西哥、奥地利、韩国、阿根廷等29个国家的首都城市和美国休斯敦、德国法兰克福、英国伯明翰、加拿大温哥华、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多个国际知名城市。153个城市代表亲手种植了153棵美丽异木棉树,加上1颗中心主题纪念树,形成见证首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诞生的友谊林,翻开了国际城市发展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同共生的新篇章。

  藏龙潭:

  藏龙潭是龙潭本地村民存放龙船的地方。扒龙船是中国南方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传统龙船一般都是用坤甸等密度较大的红木作为材料,不怕浸水,但是最怕暴晒爆裂。为保龙船数十载不腐朽,人们用河涌鱼塘湿润的淤泥包裹龙船,并埋在河涌近岸泥地里,即"藏龙"。藏龙需挑良辰吉日,每年端午后最晚不超过农历五月十八,祭拜洪圣公等村中菩萨后,各村将龙船藏于底泥中,并插上竹子作为记号。最好的藏龙地点是岸边多树的地方,落叶多使得泥土中的养分多,船身越乌黑发亮,保存越久。藏龙也正应了"龙生大泽"的传说,等到来年的端午时节,再"起龙"。

  福寿果廊:

  福寿果廊栈道长175米,沿线种植了荔枝、龙眼、黄皮等岭南佳果,凌空架起的长廊是近距离亲果、观果的绝佳平台。福寿果廊上还雕刻有"福""寿""禧"字各千个,源于中国民间喜爱的"福禄寿禧"四字中除"禄"之外的三者,寓意"不求功名利禄,但求幸福安康"之意,使游人漫步果廊亲近自然的同时,领悟种善因得福果之理,边游玩边祈安康福寿。

  花果岛:

  花果岛内保存着万亩果园果林生态原貌,岛内涌沟纵横、绿树婆娑、百果飘香,种植着桂味荔枝、石硖龙眼、鸡心黄皮、胭脂红番石榴等远近驰名的岭南水果。岛内环境优美、果树生长茂盛,成为市民亲果、赏果的绝佳境地。

  都市田园:

  都市田园分为果林维育区和生态田园区。果树维育区内种植了荔枝、龙眼、杨桃、黄皮、香蕉、木瓜、芒果等果树,形成一派原生果林氛围;生态田园区内时而耕种时令蔬菜,时而栽培观赏花卉,时而瓜果飘香,时而花海弥漫,田园气息浓郁。踏着青石小道,跨过木栈小桥,呼吸都市果林精气,体验田园农耕生活,感受湿地果基文化。

  

  石榴湾:

  石榴湾面积约30万平方米、水道长约1300米,较好的保存了河涌、涌沟-半自然果林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景观,拥有花洲古渡、古荫帆影、玉龙桥、朱雀桥、凌波桥等景点。石榴湾种植有珍稀的淡水红树林新品种,通过灌木、乔木和水生植物等132种植物搭配,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水上花园"景象。

  淡水红树林: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湿地生物群落,具有喜盐性。海珠湿地种植的红树林属于淡水红树林,由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培育,可以在淡水区域种植的红树新品种。红树林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栖息环境,水生动物又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因此,红树林是世界上物种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时,红树林发达的呼吸根或支柱根能有效防风固堤、净化水质和空气。

  古荫帆影:

  古树苍劲,枝叶婆娑,树荫蔽日,古船掩映。此处悠悠河岸在烟波中曲折蜿蜒,点点帆影游弋于水天之间。

  花洲古渡:

  古时海珠因种植花卉而闻名,即有"花洲"美誉。"花洲古渡"仿佛以繁花绿叶重现当年卖花少女在花渡码头欢声笑语的盛景,亦复刻旧时海珠水乡记忆。

  花桥:

  白色拉索牵引桥身飞渡龙潭涌,无论桥上或桥下,均花团锦簇,四季花盛,正是广州"花城"的缩影。

  玉龙桥:

  石桥桥身洁白如玉,遥望如蛟龙出海。

  朱雀桥:

  朱红色的木桥轻盈飞拱,恰似凤凰飞天。

  凌波桥:

  白色桥墩涉水屹立,宛若洛神婉婉漫步水波而过。

  

  果香桥:通向佳果不断的花果岛,驻足桥上未见佳果已闻果香。

  果漪桥:

  桥下碧水横穿而过,水中游鱼泛起涟漪,岛上果林倒映水中,累累硕果随波而动。

海珠湖简况

  海珠湖是海珠区首个水利与生态相结合的大型建设项目,兼具调洪蓄涝、污水治理和生态环境营造等功能,与周边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等6条河涌构成"一湖六脉、六涌环湖"的水网格局。海珠湖于2011年10月1日免费对市民开放,为市民休闲娱乐、体验湿地、亲近自然提供了又一个选择。海珠湖面积约1425亩,其中水面面积795亩,由内湖和外湖组成的。外湖实际上是由六条河涌相连组成的"玉环",环抱着圆形的内湖。因此,海珠湖也被形象地比喻为"金镶玉"。海珠湖与广州塔、花城广场、中心广场呈一直线,是广州新中轴上的生态焦点。

海珠湿地二期简况

  海珠湿地二期约204公顷,着眼于"自然、生态、野趣",着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在原生果园的基础上,通过连通水系,调清活水、丰富植被、修复生境等方式,湿地二期为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繁育、觅食等生态环境,成为真正的小鸟天堂。湿地二期建成后,将与海珠湖和湿地一期连成约367公顷的果园湿地景区,共同构建国际大都市城央的世外桃源。

相关文化习俗

  广府龙舟文化

  龙舟文化是中国古人祈求神灵庇护,驱邪禳灾催生而来,并与端午节密不可分。广府龙 舟文化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传统的龙舟活动,包括起龙、采青、赛龙、藏龙、散龙。"起龙"即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在爆竹声中将水中龙舟起出并拜神。之后将龙舟清净、风干,涂上桐油或猪油,并将青苗放在船头和船尾,谓之"采青"。接着开始招景,即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巡游、应景、趁景、赛龙舟和吃龙船饭,民间盛大的龙船节就此有序地进行。在整个赛龙舟活动后,便是"藏龙"、"散龙",即拜祭还神,将龙船重新埋在河底或放置于祠堂,并聚在一起吃当年最后一顿龙船饭,圆满结束当年的龙舟民俗活动。此外,还有一些民众会有贮藏五月五"龙须水(龙船划过的河水)"的习俗。

海珠湿地公园

  岭南佳果

  广州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其中荔枝、香蕉、木瓜、菠萝因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被誉为岭南四大佳果。海珠湿地区域现存果林约700公顷,种植有荔枝、龙眼、杨桃、黄皮等岭南水果和香蕉、芒果、番石榴、番木瓜等典型热带水果,拥有果树品种500多个,古老树种众多,种质资源丰富,是岭南佳果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