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22-07-13 00:34:45 百科资料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于1994年由中国纺织总会批准成立。浙江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历史悠久,早在1912年,该校前身是浙江中等蚕桑学校时,为普及养蚕新法和推广蚕桑改良事业,开设短期培训科(补习科),培训初级技术人员。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成立了浙江丝绸工学院夜大学,招收计算机应用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开始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此后,根据社会需要,开展了服装、纺织、印染等有特色的各类成人教育,特别是1994年以来,成人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 中文名称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创办时间 1994年
  • 校训 厚德致远,博学敦行
  • 在校生数 8000余人

学校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归口管理、依托各院系办学的体制。在多年的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中,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设备,浙江理工大学在服装设计、印染等专业技术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有全国一流的服装设计人员和专家学者,并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服装技术学院、日本杉野学园等多所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已形成函授、夜大学、成人脱产、大专证书教育及联合办学和各类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成人教育体系。

  自1983年至2007年,该院共培养各类专门人才20000余人。其中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毕业生近5000名,非学历教育结业生8000余名。为全国29个省、市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大批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械等专业急需人才,很多学员学成回到原单位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可喜的成果,有的还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办学层次分为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和专科起点本科,拥有艺术设计、经济管理、电子信息等多种学科门类。在办学中注重教学质量,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提倡素质教育,严格教学管理。

教育类型

  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自1983年来,先后举办了服装设计与制作、制丝、丝织、英语、染整、企业管理、纺织品设计、计算机技能等岗位培训班,其中服装设计培训班,染整培训班,成为该院的优势项目,社会影响较大,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备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专业设置

  当前,夜大学、函授有专升本,设有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专科有服装艺术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社会工作、办公自动化、商务英语等专业。成人脱产现有22个本、专科专业,主要有服装设计、染织(广告)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形象设计、动画、工业设计、财务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信息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自动化、建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自考助学

  现有全日制自考在校生3000余人,分别在成教学院的两个自考分院(自考文一西路分院、自考北景园分院)组织教学。2009年2月和2010年3月,通过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学评估,并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2010年计划招生2000人。

校徽及含义

  1、 校徽以校名英文缩写的首字母"Z"为"基本骨架和第一识别元素,简洁的图形同时明确包含中文"工"字,点名"浙江理工大学"。"1897"数字组,表示学校诞生于1897年。

  2、 校徽将字母"Z"的第一笔划处理成展翅飞翔的翅膀、象征学校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勇往直前,同时中间的笔划更象征"1"字,体现学校力创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的信心。

  3、 标志色彩采用深翠绿色和天蓝色组合。深翠绿色象征健康的环境和知识的广袤大地,天蓝色象征翱翔的天空和无限希望,两色的组合的视觉效果清新靓丽,充满希望和激情。

  4、 标志整体造型饱满、富于动感,既具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稳健、严肃形象,又展现了团结、进取、热情的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识别性,以表达新世纪学校的新形象。

校训

  厚德致远,博学敦行

  "厚德",犹言大德,引自《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借指人事,是谓厚德育人。德,乃立身之本。《论语·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将其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致远",谓人的志向远大,才干卓越,能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引自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通今博古,学识渊博。引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敦行",犹言笃行,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引自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篇)》中的"敦行不倦,持善不厌"。又《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此语要求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做到知行合一。

  校训从"德、志、学、行"四个方面对该校的教育理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要求师生重视道德修养,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博采众长,纯厚朴实,身体力行。

校风

  求,意为探索、寻取;是,意为事物的真相和发展的规律;笃,意为纯一、专一;实,坚实、实在。笃实,指纯厚朴实,忠诚专一。

  1897年4月,杭州知府林启(字迪臣)创办蚕学馆,"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倡导"求是笃实",教育学生勤奋学习,踏实工作,学以致用,讲求实效,首开笃实之风气。故国学大师罗振玉在《杭州蚕学馆成绩记》中,就称赞蚕学馆的学生嵇侃"坚苦笃实"。林启一生推崇"求是",力主"笃实",他将所创办的书院(即浙江大学的前身)命名为"求是书院",选拔的学生要求"行谊笃实,文理优长"等,显示了他的价值取向。并且,他在守杭期间自己也身体力行,故杭州市民称他"守正不阿,精明笃实"。

  在新时期仍然要继承和发扬求是笃实的校风,要求广大师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把握规律;要求纯厚朴实,勤奋努力,专一坚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