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泽泻汤

2022-07-05 04:12:26 百科资料

泽泻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金匮辨解》:利水除饮,健脾制水之功效。主治饮停心下,头目眩晕,胸中痞满,咳逆水肿。

  • 名称 泽泻汤
  • 别名 泽泻散(《普济方》卷一九一)、泽泻饮(《杏苑生春》卷四)、白术汤(《医钞类编》卷九)
  •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中
  • 组成 泽泻、白术
  • 功用 《金匮辨解》:利水除饮,健脾制水。

组成

  泽泻五两(15g),白术二两(6g)。

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功用

  《金匮辨解》:利水除饮,健脾制水。

主治

  饮停心下,头目眩晕,胸中痞满,咳逆水肿。

方义

  方中泽泻甘淡,利水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出,为君药。白术甘苦,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助脾运化水湿,为臣药。两药相须为用,重在利水,兼健脾以制水,为治脾虚水饮内停之良方。又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白术散,以白术、泽泻等量配伍应用,主治水肿觉胀下者。

附注

  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故头目昏眩,这是痰饮常见之证,亦即支饮的轻证。治以泽泻汤,用泽泻利水除饮,白术补脾制水。

附方

  名称:泽泻汤

  组成:泽泻二两,生地骨皮五两,甘草一两(炙),半夏二两(洗),石膏八两,柴胡三两,茯苓三两,生姜三两,竹叶(切)五合,人参二两,桂心一两,莼心一升

  用法:上切。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治:上焦实热而致漏气,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热

  出处:《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功用:通脉泻热

  名称:泽泻汤

  组成:泽泻、茯苓各二两,牡蛎(熬)、白术各一两,生姜半升

  用法: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服一升,一日二次

  主治:大虚烦躁

  出处:《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功用:止汗治气

  名称:泽泻汤

  组成:泽泻半两,石膏、赤茯苓各一两,白术、防风各二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一盏,去溶服

  主治:太阳经受风邪,肾气上从风与热而为风厥,身热汗出烦满,不得汗解

  出处:《普济方》卷一二〇引《指南方》

  名称:泽泻汤

  组成:泽泻、前胡(去芦头)、白术、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人参、半夏(汤洗七度,切作片,以生姜汁浸,熔干,炒)各一两,槟榔(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三分,枳壳(去瓢,麸炒)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以水一盏,加生姜(拍碎)半分,煎至六分,去浑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风痰壅滞,胸膈不利,头目昏眩,不思饮食

  出处:《圣济总录》卷十七

  名称:泽泻汤

  组成:泽泻(锉)、葵根(锉)、木通(锉)、车前子、井泉石(碎)、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溶温服,不拘时候。以小便利为度

  主治:肾脏实热,传入膀胱,小便黄赤,结涩不通

  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名称:泽泻汤

  组成:泽泻(锉)、黄芩(去黑心)、白鲜皮、茵陈蒿、阿胶(炒燥)一两,甘草(炙,锉)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一钱半匕,空心米饮调下,一日二次

  主治:酒黄,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黄色,大便下血

  出处:《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六十一

重要文献摘要

  《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方: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