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

2022-07-02 02:45:28 百科资料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适应症为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荨麻疹。
  • 英文名称 Compound Glycyrrhizin for Injection
  • 是否处方药 处方药
  • 剂型 注射剂
  • 药品类型 化学药品
  • 规 甘草酸苷40mg,盐酸半胱氨酸20mg,甘氨酸400mg

简介

  英文名称:Compound Glycyrrhizin for Injection

  是否处方药:处方药

  剂型:注射剂  

  药品类型:化学药品

  规格:甘草酸苷40mg,盐酸半胱氨酸20mg,甘氨酸400mg  

适应症

  肝硬化,湿疹,皮炎,荨麻疹,消化内科,皮肤科

用法用量

  临用时将本品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并稀释成每1ml含2mg(以甘草酸苷计)的溶液后使用。 成人通常1日1次,5-20ml静脉注射。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慢性肝病可1日1次,40-60ml静脉注射或者静脉点滴。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增量时最高用药剂量为1日100ml。

不良反应

  来自国外同类品种原有治疗肝病的15个文献中的789例以及日本厚生省批准追加药物效能(对慢性肝病肝功能改善作用)所调查的4213例使用该制剂的结果。 另外,目前掌握的资料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不明。

  1、重要不良反应

  ①休克、过敏性休克(发生频率不明):有时可能出现休克、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心肺衰竭,潮红,颜面浮肿等),因此要充分注意观察,一旦发生异常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②过敏样症状(Anaphylaxis-like symptom)  (发生频率不明):有时可能出现过敏性症状(呼吸困难、潮红、颜面浮肿等),因此要充分注意观察,一旦发生异常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③假性醛固酮症(Pseudoaldosteronism)  (发生频率不明):增大药量或长期连续使用,可出现重度低血钾症、增加低血钾症发生率,血压上升、钠及体液潴留、浮肿、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在用药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观察(如测定血清钾值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给药。 另外,可出现由于低血钾症导致的乏力感、肌力低下等症状。

  2、其他不良反应 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见表)。在增大用药剂量时,可增加血清钾下降,血压升高的发生。

禁忌

  1.对本品有过敏史患者。

  2.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钾血症患者(可加重低钾血症和高血压症)。

注意事项

  1.慎重给药: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高)。

  2.-般注意事项:

  (1)为防止休克的出现,要仔细询问病情。

  (2)事先准备急救设施,以便发生休克时及时抢救。

  (3)给药后,需保持患者安静,并密切观察患者状态。

  (4)与含甘草制剂并用时,容易出现假性醛固醇增多症,应予注意。

  3.给药时注意  静脉内给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尽量以缓慢速度给药。

  4.有报道口服甘草酸及含有甘草制剂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症。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 临床症状.处置方法 机理及后果

  袢利尿剂

  利尿酸

  速尿等

  噻嗪类及降压利尿剂

  三氯甲噻嗪

  氯噻酮等 可能出现低血钾症(乏力感、肌力低下)需充分注意观察血清钾值。 利尿剂可增强该制剂中所含的甘草酸的排钾作用,而使血清钾进一步低下。

药理毒理

  (一)药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

  (1)抗过敏作用:甘草酸苷具有抑制兔的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 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现象(Shwartzman Phenomenon)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

  (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甘草酸苷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 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结合,选择性地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2.免疫调节作用:甘草酸苷在体外试验(in vitro)具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1)对T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2)对γ干扰素的诱导作用;3)活化NK细胞作用;4)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在in vitro初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系,甘草酸苷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在小白鼠MHV(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实验中,给与甘草酸苷可延长其生存日数。在兔的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发痘阻止实验中,有阻止发痘作用;在体外实验系,也观察到了抑制疱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甘氨酸及盐酸半胱氨酸可以抑制或减轻由于大量长期使用甘草酸苷可能出现的电解质代谢异常所致的假性醛固酮症状。

  (二)非临床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给大白鼠口服本品每公斤体重12g(48片),未见死亡例,因此无法算出LD50。LD50>12g(48片)

  (三)临床应用

  1.生物等效性试验

  双周期交叉试验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与上市同类产品美能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发现,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中,甘草次酸AUC0-t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复方甘草酸片)相应参数的89.8%~114.2%,Cmax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相应参数的81.0%~122.1%。表明受试制剂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与参比制剂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具有生物等效性。

  2.慢性肝炎的双盲比较实验:对日本国内19个医疗机构的224例慢性肝炎患者实施了双盲检验比较实验,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日9片,连续12周口服,其结果见下表:用药组比安慰组在肝功能上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有效率(%)

  组别 有效以上 稍有效以上

  用药组 22.3%(23/103) 46.6%(48/103)

  安慰剂组 11.8%(12/102) 27.5%(28/102)

  3.一般临床实验

  以下所示是对各种变态反应性疾患、炎症性疾患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有效率(%)

  病名 有效以上 稍有效以上

  湿疹 60.2%(133/221) 83.7%(185/221)

  皮肤炎 72.0%(77/107) 89.7%(96/107)

  斑秃 56.7%(131/231) 73.6%(170/231)

药代动力学

  1.人体内药代动力学血中浓度

  给正常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4片(含甘草酸苷100mg)时,虽然血中甘草酸苷浓度尚未获准确的数据,但有资料表明甘草酸苷水解物甘草次酸在给药后出现2次血药浓度高峰,第一次用药后1~4小时间出现,第二次在10~24小时间出现。

  (注)本制剂认可的最大使用量1次3片(含甘草酸苷75mg)。

  尿中排泄:正常人口服本品后10小时内尿中均未检出甘草酸苷及甘草次酸。

  2.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考)

  吸收:给小白鼠口服3H甘草酸苷,1小时后血中浓度达最高值,以后缓慢减少,6小时后减至最高值的59%。12小时后血中浓度再度升高,以后又逐渐下降。

  分布:给小白鼠口服3H甘草酸苷,10分钟后摘取脏器,可以见到所有的脏器都含有甘草酸苷。分布最多的脏器是:肝脏,在给药后2小时达最高值,3H值为2.8%,其次分布顺序为:肺、肾、心脏、肾上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