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日光性皮炎
- 挂什么科 皮肤科
- 哪些症状 皮肤发生潮红、充实性弥漫性水肿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常规血液检查、皮肤检查
- 引发疾病 日晒伤、烟酸缺乏症
病因
(一)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泥螺是杂食性海产较小的贝类动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侧腔目。常匍匐在海滩上,吞食藻类泥沙等。
(二)发病机制
泥螺体内可能含有某种光感物质,食后在人体内积聚,经强烈日光曝晒后于机体内引起光化学反应而致病。病人尿中常可以检出类似卟啉的红色荧光。
症状
在暴露部位皮肤发生潮红、充实性弥漫性水肿,表面光亮,可见丘疹和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容澄清或含血液以及瘀斑、糜烂、坏死或溃疡,往往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和手足背等处为多。瘀斑以鼻背和颧部易见。约经两周即渐消退。溃疡愈合后可遗留萎缩性瘢痕。指甲失去光泽,呈灰褐色,甲下可见瘀斑。少数病人口唇黏膜发生红肿和糜烂。自觉灼热、瘙痒和触痛,以指头和甲部较为显著,此外,病人还可有紧张感、发麻或蚁走感。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但有时可以发热、头昏、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痛或腹泻等。根据患者有过多服食泥螺和强烈日光曝晒史,皮疹多形,以红肿和瘀斑为显著,对称分布,好发于头、面和手足背等露出部位,女性多见,诊断不难。
检查
光试验为重要的诊断方法,在短时期的试验暴露后,照射部位即出现风团和红斑。被动转移试验:把患者血清注射到健康人皮内,24小时后在同一部位照射日光,观察有无风团反应。逆被动转移试验:先让健康人的皮肤照射日光,然后局部注射患者血清,观察有无风团反应。
鉴别
本病应与下列皮肤病相鉴别:1.日晒伤 局部皮肤红肿和水疱,但很少发生显著的瘀斑,无服食泥螺史,常在日晒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发疹。
2.烟酸缺乏症 除皮疹发生外,有突出的舌炎和腹泻,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抑郁、幻想、运动失调和丧失定向力等,无服食泥螺史。男性多见。
3.光毒性药疹 有明确服药史,无服食泥螺史。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并发症
本病可有发热、头昏、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痛或腹泻等。同时由于皮肤出现破溃,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预防
本病和接触泥螺有关,故临床预防应根据其病因进行,避免接触泥螺,同时应避免日晒及做脉冲光、激光美容,并防止紫外线照射,例如打伞,要多吃瓜类食物,多吃叶子类蔬菜和水果等,补充充足的维生素源。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涂上SPF值很高的防晒霜,也无法避免过敏。
治疗
治疗内服利尿剂、维生素B族和C,严重者可用皮质类固醇。对面部水肿和瘀斑显著者可服中药,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风利湿,方宜普济消毒饮加减。
外用疗法:皮肤红肿显著时可应用冷湿敷。在糜烂处可涂布氧化锌油,每天2~3次。有溃疡时可敷贴10%硼酸软膏等,每天包扎一次。
饮食
日常生活中光感性植物以野菜居多,主要有灰菜、小白菜、苋菜、荠菜、萝卜叶、油菜、芥菜、甜菜、马兰头、菠菜、马齿苋、莴苣、荞麦、木耳、无花果等。除了植物外,泥螺也是光感性食物。有过敏病史或者代谢疾病的人群要避免食用同类食物,出现症状不要惊慌,只要查明原因,避免食用过敏性食物,症状自然就会消退。当日光增强(从4月份开始),像菠菜、苋菜这一类光合作用较强的蔬菜不要吃。因为人们一旦食入这些蔬菜,就会增强身体对日光的吸收,使日光性皮炎的发病几率提高。
感光食物:柠檬,白萝卜,木瓜、,芹菜,莴苣、土豆,香菜,苋菜,油菜,西红柿,茄子,紫菜,田螺、荠菜、菠菜、无花果,九层塔、韭菜、红豆(夏季避开白天食用,可晚餐食用)芹菜香菜红萝卜木瓜柠檬柑橘芒果等B-胡萝卜素含量较丰富的食物。
对于经常在室外活动或者从事户外工作的人来说,多吃些西红柿、猕猴桃、橘子、卷心菜、草莓等,甚至橄榄油都可起到防晒、抗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