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性胆结石

泥沙性胆结石是一种胆色素性结石,它的成分主要是胆红素,所以质脆易碎,像大小不一的泥沙广泛分布在整个胆道系统,所以采取各种取石法也不能取尽结石。泥沙性胆结石的症状是:发热与寒战,腹痛后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饭后上腹饱胀或隐痛,平时有上腹不适及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上腹及肝区隐痛,多为持续性。
- 中医病名 泥沙性胆结石
- 就诊科室 内科
- 多发群体 女性、肝硬化病人
- 常见发病部位 胆囊
- 常见症状 发热与寒战,腹痛后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饭后上腹饱胀或隐痛等
症状
有些结石膜散布在肝内胆管分支里令手术难以发现,加上胆红素代谢异常是泥沙样结石的主要形成原因,所以病人即使手术时把结石完全取尽,但仍有可能在复发。一般建议患者使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相同,所以只有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才能确定泥沙性胆结石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二、体外碎石法
三、西医药物治疗
四、中药保守治疗
易患人群
1、大多数的女性 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多数,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2、肝硬化的病人 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3、体形超重的肥胖者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4、饮食偏荤、偏甜及不吃早餐者 饮食偏荤喜甜者,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5、体内有蛔虫者 蛔虫感染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6、具有家族病史的遗传患者 此外,遗传因素影响胆结石的发生。故家里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有胆结石者,也是高危发生者。
预防保健措施
1、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乐观情绪是预防胆石病首要因素,任何不良情绪都会引起胆固醇代谢失调,导致结石形成或复发。
2、合理饮食有规律。有规律的进食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
3、戒酒,少吃肥腻食物。要少酒、少高脂肪食物,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4、多喝水。每天5-8杯,不渴也要喝,使胆红素从尿中排出。
5、多运动锻炼。每天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
6、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
7、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机体代谢。
8、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细菌、虫卵从口入,从而避免肠道内进入寄生虫如蛔虫等,引起胆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