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花菇

泌阳花菇,河南省泌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泌阳花菇朵圆、肉厚、质地细腻、色泽洁白,药用价值高,含有1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30余种酶类和丰富的香菇多糖。
- 中文名称 泌阳花菇
- 产地名称 河南省泌阳县
- 品质特点 质地细腻、色泽洁白
-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第97号
产品特点
泌阳花菇朵圆、肉厚、质地细腻、色泽洁白、爆花自然、口感鲜嫩、菇香浓郁。另外,泌阳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决定了"菇中之皇"的称谓。
泌阳香菇含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降低胆固醇的有效成份腺嘌吟衍生物和丰富的防治肿瘤效能的香菇多糖。泌阳花菇具有的营养、药用价值极高,含有1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30余种酶类和丰富的香菇多糖。
产地环境
泌阳县境内伏牛与大别山两山脉相交汇,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相分流,山水没有污染,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兼有南北之长,东西之利,形成了独特的优良"小气候",为香菇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历史渊源
据《泌阳旧志》记载:清末时期,泌阳山区农民在该县的大铜山和马谷田山区的湿阴地带草丛中发现大量形状略像伞、大小不等的蘑菇,经过风刮日晒,表面呈现了规则花纹,可食用,称之"香菇蘑菇"和"香蘑菇",花菇(香菇)。
在《驻马店通史·泌阳特产》中载"泌阳盛产香菇,其中花菇质量为最优"。
生产情况
截止2018年,泌阳县的香菇种植户达30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来自香菇种植业,全县有3000多名香菇种植能手常年受聘于中国12个省、市指导香菇生产。
产品荣誉
2006年7月12日,泌阳花菇经国家质监总局批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2020年9月18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泌阳花菇列入2020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河南省泌阳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栽培管理
1.栽培期: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平均气温降至30℃以下。
2.原材料:以栎木、果木木屑为主料,以农作物秸杆(大豆杆、棉柴杆)、麦麸、生石灰为辅料,其中木屑不低于70%。
3.菌种:泌香1号、2号、3号的1、2、3级菌种。
4.拌料装袋:料拌匀,用石灰水调整pH值到6.5至7.5,含水量50%至55%,袋为23至25×55厘米,装袋松紧适中,每袋折合干料2至2.5千克。
5.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灭菌时间不低于20个小时。
6.接种:简易接种箱接种并套袋。
7.发菌:需60天左右,保持发菌室干燥,灵活调节温度,加强通风换气,菌穴封闭后脱袋补氧,及时翻堆散热,适当打孔增氧,确保转色一致,适时出菇。
8.出菇期管理:建造菇棚,变温催蕾,适当通风,强光,温差刺激。
(二)采收加工
1.鲜销菇采收标准:大卷边、铜锣状,不开伞,无畸形。
2.鲜菇加工:脱水至含水量46%,真空包装,0℃至5℃储运,保质期一年。
3.干制菇采收标准:子实体7至8成成熟。
4.干制菇加工:集中烘干脱水,含水量不大于13%。
5.分级:按照子实体感官质量分级,保护范围为特级、一级、二级。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朵园、肉厚、质细、色白、爆花自然、外形美观,口感脆嫩爽滑,肉质无海绵感。
级别 | 直径(厘米) | 厚度(厘米) | 要求 |
特级 | 4-6 | ≥3 | 柄短,天白爆花,大卷边,龟裂纹深,菌褶整齐,呈米黄色。 |
一级 | 4-6 | ≥2 | 柄短,白花,大卷边,龟裂均匀,菌褶整齐,呈米黄色。 |
二级 | 3-7 | ≥2 | 柄短,棕白各半,龟裂较浅,大卷边,菌褶整齐,呈米黄色。 |
2.理化指标:粗蛋白含量鲜菇不小于0.9%,干菇不小于17%;总糖含量鲜菇不小于3%,干菇不小于45%;粗纤维含量鲜菇不小于0.4%,干菇不小于8%;鲜菇灰分不大于0.3%,干菇灰分不大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