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

泌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也叫催乳素(PRL),是脑垂体所分泌的激素中的一种。妇女在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泌乳素分泌旺盛,以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非孕妇女血清中泌乳素水平最高值一般不会超过20纳克/毫升。
泌乳素由集中于垂体后方两侧的专一细胞所分泌,与生长激素源于同一细胞。泌乳素升高,医学上称作高泌乳素血症,这是一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月经稀发甚至闭经,不孕,溢乳,更年期症状等。泌乳素过高还会使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失去应有的反应能力,雌激素、孕激素合成因而明显减少,使在受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雌激素呈现低水平状态,直接影响孕育功能。当性激素的大量减少至一定程度,还会使患者出现酷似女性更年期的诸多症状。
泌乳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一天之中就有很大的变化。睡眠1小时内泌乳素分泌的脉冲幅度迅速提高,之后在睡眠中分泌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醒后则开始下降。清晨3、4点钟时血清的泌乳素分泌浓度是中午的一倍。
- 中文名 泌乳素
- 外文名 PRL
- 类别 一种多肽激素
- 别称 催乳素
基本介绍
泌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也叫催乳素(PRL),是一种由脑下腺前叶嗜酸性促乳素细胞(lactotroph)分泌的单链蛋白激素,泌乳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一天之中就有很大的变化。睡眠1小时内泌乳素分泌的脉冲幅度迅速提高,之后在睡眠中分泌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醒后则开始下降。清晨3、4点钟时血清的泌乳素分泌浓度是中午的一倍。妇女在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泌乳素分泌旺盛,以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非孕妇女血清中泌乳素水平最高值一般不会超过20纳克/毫升。

泌乳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一天之中就有很大的变化。睡眠1小时内泌乳素分泌的脉冲幅度迅速提高,之后在睡眠中分泌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醒后则开始下降。清晨3、4点钟时血清的泌乳素分泌浓度是中午的一倍。
含 量
参考范围(单位:ug/L)
男性:2.58-18.12
女性:1.20-29.93
非妊娠期女性:109.8~562.4 (单位:mIU/L)
意 义
泌乳素偏高的话可以引起如下症状:
1.月经不调:原发性闭经4%,继发性闭经89%,月经稀少、过少7%。功血、黄体功能不健23%~77%。排卵功能障碍和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以月经稀少和闭经、不孕为多见,与此相关的尚有习惯性流产、性欲减退、多毛、痤疮等。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干燥,分泌物减少等雌激素缺乏症状。

2.溢乳:挤压双侧乳房可见乳汁,镜下可见脂肪滴。在非肿瘤型中为20.84%。肿瘤型中70.52%。单纯溢乳63~83.55%。乳房多正常或伴小叶增生或巨乳。
3.骨质减少:因HP导致长期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骨密度的减少。
4.有较高泌乳素时可出现视觉障碍、神经系统疾患,垂体功能减退、脑出血、脑脊液体鼻溢等疾病。
原因分析
1、药物因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如氯丙嗪、吗啡等,可以使下丘脑儿茶酚胺的含量降低,从而减少下丘脑产生的泌乳素释放因子的活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利血平等可抑制泌乳素抑制因子的释放;灭吐灵可刺激垂体泌乳素的过量分泌。
2、垂体障碍 主要是垂体部位的各种肿瘤。此外,部分空泡蝶鞍综合征、垂体功能亢进,也可引起溢乳、闭经。
3、下丘脑性障碍 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颅咽瘤、松果体瘤、下丘脑部分性梗死、假性脑瘤、垂体柄切断等,都能造成下丘脑产生的泌乳素抑制因子减少,或者泌乳素释放因子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前者能使泌乳素由于失去抑制而盲目生产,后两者则直接促使泌乳素增产。
4、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分泌不足的信息反馈地传入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大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这种因子在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同时,也能刺激垂体泌乳素的过量分泌而造成溢乳。
5、神经刺激 某些部位特别是胸部的皮肤受刺激,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剧痛,都可通过神经传递到下丘脑而引起泌乳素增高。如胸部手术、灼伤、胸背部的带状疱疹等。
偏高如何治疗
一、病因治疗,也就是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假如是药物引起的应先停药,假如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则可服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假如是垂体肿瘤,则可根据肿瘤的大小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溴隐停为首选药物,这种药可抑制催乳素的合成与分泌,可控制垂体微腺瘤的生长,甚至使肿瘤明显缩小,溴隐停的常见副反应是恶心、头痛乏力和便秘。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资料显示用药一周催乳素即可明显下降,用药2-4周溢乳停止,月经恢复,用药3-6个月可出现排卵并可妊娠。
三、联合治疗,有生育要求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可先用溴隐亭治疗,如仍不能恢复排卵,加服促排卵类药物。
症状分析
泌乳素偏高的话可以引起如下症状:
1.月经不调:原发性闭经4%,继发性闭经89%,月经稀少、过少7%。功血、黄体功能不健23%~77%。排卵功能障碍和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以月经稀少和闭经、不孕为多见,与此相关的尚有习惯性流产、性欲减退、多毛、痤疮等。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干燥,分泌物减少等雌激素缺乏症状。
2.溢乳:挤压双侧乳房可见乳汁,镜下可见脂肪滴。在非肿瘤型中为20.84%。肿瘤型中70.52%。单纯溢乳63~83.55%。乳房多正常或伴小叶增生或巨乳。
3.骨质减少:因HP导致长期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骨密度的减少。
4.有较高泌乳素时可出现视觉障碍、神经系统疾患,垂体功能减退、脑出血、脑脊液体鼻溢等疾病。
影响因素
1、神经刺激:某些部位特别是胸部的皮肤受刺激,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剧痛,都可通过神经传递到下丘脑而引起泌乳素增高。如胸部手术、灼伤、胸背部的带状疱疹等。 2、垂体障碍:主要是垂体部位的各种肿瘤。此外,部分空泡蝶鞍综合征、垂体功能亢进,也可引起溢乳、闭经。
3、药物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如氯丙嗪、吗啡等,可以使下丘脑儿茶酚胺的含量降低,从而减少下丘脑产生的泌乳素释放因子的活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利血平等可抑制泌乳素抑制因子的释放。灭吐灵可刺激垂体泌乳素的过量分泌。
4、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分泌不足的信息反馈地传入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大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这种因子在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同时,也能刺激垂体泌乳素的过量分泌而造成溢乳。
5、下丘脑性障碍: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颅咽瘤、松果体瘤、下丘脑部分性梗死、假性脑瘤、垂体柄切断等,都能造成下丘脑产生的泌乳素抑制因子减少,或者泌乳素释放因子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前者能使泌乳素由于失去抑制而盲目生产,后两者则直接促使泌乳素增产。
相关疾病
1. 不孕症 (不育症;barrenness;infertilitas feminis)
2. 乳溢-闭经综合征 (闭经-溢乳和促卵泡激素减少综合征;闭经-溢乳综合征;垂体泌乳素瘤;Forbes-Albringt综合征)
3. 乳溢症 (泌乳-闭经综合征;乳汁漏出症;乳汁分泌异常综合征;溢乳症;lactorrhea)
4.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轻微型甲减;潜伏期型甲减;生化性甲减;甲状腺储量减少;亚临床甲减;亚临床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亚临床型甲状腺机能减退)
5. 催乳素瘤 (乳溢-闭经综合征;泌乳素瘤;催乳素分泌瘤;prolactin-producing tumor;prolactinoma)
6.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 (功能失调性下丘脑性闭经)
7. 勃起功能障碍 (阳萎;勃起机能障碍;勃起无力;阳痿;impotence)
8. 双胎妊娠
9.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
11. 垂体卒中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Stein-Leventhal综合征;Rokitandky瘤;双侧多束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13. 多骨纤维发育不良 (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症;多发性骨纤维性发育不良;多骨纤维性结构不良;多骨纤维性结构不良症;多骨性纤维异常增生症;multiple 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
14. 妇女多毛症
15. 射精功能障碍 (射精异常;射精机能障碍;abnormal ejaculation)
16. 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
17. 带状疱疹 (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蛇串疮;缠腰龙;herpes zoster)
18. 席汉综合征 (产后垂体机能不全综合征;席汉氏综合征)
19. 性交疼痛 (交媾困难;性感不快; 性交困难;pain of sexual Intercourse)
20. 无功能垂体腺瘤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亦称临床无活性垂体腺瘤;无内分泌活性腺瘤;非分泌性垂体腺瘤;functionless pituitary adenoma;clinically inactive pituitary adenoma;CIPA;endocrineinactive adenoma;nonsecretory pituitary adenoma)
21.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血)
22. 早产 (premature labor)
23.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24. 滋养细胞肿瘤 (滋养层细胞疾病;滋养层细胞瘤;滋养叶肿瘤;滋养层肿瘤;致溃疡性胰岛细胞瘤;胃泌素瘤;瘤细胞可分泌胃泌素;trophoblastic disease;ulcerogenic islet tumor;gastrin adenoma)
25.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26. 特发性青春期延迟 (特发性延迟性青春期)
27. 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缺乏;多发营养不良性侏儒;垂体性侏儒症;下丘脑-垂体-IGF-1生长轴功能障碍及生长落后;pituitary dwarfism)
28.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
29. 男性乳房肥大症 (男性乳房发育症;男子女性型乳房;青春期乳房肥大;中老年性乳房肥大;特发性男性乳房肥大;男性乳腺增生;gynecomastia;male hypermastia)
30. 男性青春期乳房发育
31. 空鞍综合征 (空泡蝶鞍综合征;鞍膈缺损;鞍内蛛网膜囊肿或憩室;空蝶鞍综合征;)
32. 老年人垂体瘤 (老年垂体瘤;老年人垂体肿瘤;senile tumor of hypophysis;senile hypophysoma;senile pituitary tumor)
33.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巨人症;acromegaly;gigantism)
34.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histiocytosis)
35.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席汉综合征;希恩综合征;垂低症;垂体体前叶功能减退症;Sheehan syndrome)
36. 自然流产 (自发流产;自发性流产)
37. 过期妊娠
38. 闭经
39. 闭经溢乳综合征
40. 青春发育延迟及性幼稚
41. 颅咽管瘤 (鞍上囊肿;颅颊囊肿瘤;拉克囊肿瘤;垂体管肿瘤;造釉细胞瘤;上皮囊肿;釉质瘤;颅咽管囊肿瘤;埃尔德海姆瘤;表皮瘤;垂体柄肿瘤以及髓样癌)
42. 高催乳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