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油菜霜霉病

2022-07-06 20:41:54 百科资料

油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霉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油菜上的一种病害。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病害可侵染叶、茎、花、花梗和角果。发病时,叶片正面初生淡黄色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多角形,叶背病部上长出白色的霜状霉。在茎枝上,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不定形的黑色病斑,也长出白色的霜状霉,常引致茎、枝弯曲肿胀。

油菜霜霉病广泛分布于中国国内油菜种植区,是油菜的主要病害。常与油菜白锈病并发,为害花轴结实不良,菜籽产量般减产5-43%,含油量降低7.7-17.0%。

根据油菜霜霉病的发生特点,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辅以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 中文名称 油菜霜霉病
  • 病原 寄生霉菌
  • 为害植物 油菜
  • 为害部位 叶、茎、花、花梗和角

病原特征

形态特征

  病原寄生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ies)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目,霜霉属。菌丝体无色,无隔膜,多分枝。吸器初为球形或梨形,后变为棍棒形,常作叉状分枝。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丛生,无色,大小为280-320微米×7.5-20微米,锐角二叉状分枝4-8次,最后一次分枝的末端尖锐,微向内弯而略呈钳状,端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球形至卵形,无色,单胞,大小为23-28微米×15-21微米。卵孢子通常存在于油菜被害处枯死组织中,以枯死病叶的叶脉两侧数量较多,在老熟"龙头"的皮层内最多。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壁厚,外表光滑或略带皱纹,直径24-44微米。

生理特性

  孢子囊形成的适温为8-12℃。萌发温度为3-25℃,以7-13℃为适,但必须在水滴中或98%以上的相对湿度下才能萌发。孢子囊的寿命很短,相对湿度50-75%时,12℃温度下经16-18小时或在20℃温度下经10-12小时后,孢子囊则失去萌发能力。孢子囊落在有水膜或露水的油菜叶面上,在气温15℃下,经6小时则可萌发,12小时后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进而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病菌在寄主体内潜育3-4天后又产生孢子囊。卵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5℃,相对湿度为70-75%﹔萌发温度与孢子囊一致。在全营养条件下不产生卵孢子,缺少氮、磷、钾三者之一和在弱光条件下才产生卵孢子。卵孢子有同宗结合和异宗结合。

  向日葵霜霉病病原

为害症状

  油菜霜霉病病害可侵染叶、茎、花、花梗和角果。子叶发病产生褪绿斑,叶片背面生霜状霉。真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淡黄绿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大斑,病斑的叶背面生有白色霜状霉层(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以后病部逐渐变成褐色枯斑,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该病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茎秤被害后,初生褪绿斑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黄褐色至黑褐色的病斑,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霜状霉。花梗感病后,有时变肥肿,弯曲呈"龙头拐"状,表面光滑,上生霜状霉层。花器受害呈畸形肥大,花瓣变绿,长期不凋落。角果被害,病部呈淡黄色,上生霜状霉层。花梗和角果严重受害时,变褐萎缩,密布霜状霉层,最后枯死。

  油菜霜霉病

分布范围

  油菜霜霉病分布于中国各油菜产区,其中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和上海郊区的冬油菜区发生普遍。

侵染循环

  寄生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落入土壤、粪肥中越夏越冬,也可以混杂在种子中或以菌丝在种子内越夏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来源。次年卵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侵染油菜幼苗,引起初次侵染。条件适宜时,病部组织上产生大量的孢子囊,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孢子囊一般在清晨大量形成,上午孢囊梗干缩扭曲,将小梗顶生孢子囊放射出去,随气流传播到寄主植物表面侵染。一般传播距离不远,主要在本田和邻近田内扩散蔓延为害。油菜成熟前,菌丝在病组织内形成藏卵器和雄器,通过有性交配后,在藏卵器内形成卵孢子。卵孢子抗逆力较强,能抵抗不良环境,是越夏越冬的重要菌态。

流行规律

气候条件

  油菜霜霉病流行的重要条件是气候条件。在一般情况下,温度决定病害发生的早晚,而雨量决定病害的严重程度。低温高湿适宜于病害的发生。气温在7-15℃时,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在16-20℃时,有利于病菌侵入。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植株体表结露多,有利于病害的发展。连续有风雨,月平均雨量在150-200毫米,一般在早晨油菜表面保持露水、水膜的时间长,有利于病菌侵染,油菜霜霉病易流行。山区因长期低温阴湿,雾多露重,适于病菌孢子囊的萌发侵染,所以油菜霜霉病较重。

栽培条件

  裁培条件与病害流行也有密切关系。油菜连作或相邻种植,田间菌源量大,发病重;而前作为水稻,发病较轻。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植株贪青徒长,组织柔嫩,后期倒伏,株间过度郁闭,田间小气候湿度增高,病害严重。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增大,也会加重病害发生。一般早播的病重,适期晚播的病轻。苗期干旱, 油菜霜霉病等严重,降低了油菜的抗病力,也会加重后期油菜霜霉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 选育和栽培抗病品种:可选用白油1号、青油2号、胜利油菜等抗病品种。甘蓝型油菜抗性较强,可从中选用。能抗病的品种不多,应注意在油菜田或试验田发病期间,选留叶上病斑反应稍有小黑点或黑斑、不产生霜霉的油菜单株或品种留种,以便从中培育抗病品种。
  2. 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1-2年轮作,或水旱轮作,可减少地中卵孢子数量,有助于降低病害。
  3. 无病株留种:收前进行无病株主轴选种或设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子。
  4. 适期播种:适期晚播,播前用10%盐水选种。
  5.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勤施苗肥,早施苔肥,增施磷钾肥,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使油菜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6. 摘除老、黄、病叶:花期摘除中下部老、黄、病叶1-3次,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
  7. 注意田间卫生:油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深耕深翻,以杜绝病害初侵染来源。

化学防治

  1. 种子处理:用0.4%种子重的50%福美双或75%百菌清拌种。
  2. 药剂防治:于初花期,病叶率达到10%以上就开始喷药,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重病田应比轻病田多喷1-2次,每次每平方米喷药液100-125千克,注意均匀喷布全株。可选用下列药剂:波尔多液1:1:200,瑞毒霉锰锌或退菌特1000倍液,托布津1000-1500倍液,代森锌500倍液,二硝散200倍液,氯硝铵200-300倍液,乙磷铝300倍液,代森铵700-1000倍液。中国以外报道,胺丙威、抑菌灵、福代锌、敌菌丹、福美锌等效果也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