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中毒
河豚鱼(puffer fish)在我国产于沿海及长江下游,有很多品种,每种含毒多少及部位不完全一样。一般地说,河豚鱼的卵巢、睾丸、皮,肝及鱼子均有剧毒,以冬春之交生殖繁育时期毒性最强。少数品种肌肉也含强毒,鱼体大小与毒力并无关系。河豚鱼的有毒成分主要是河豚毒素和河豚酸,毒素对胃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被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传导发生障碍,最后使脑干的呼吸循环中枢麻痹。
- 挂什么科 急诊科
- 哪些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 好发人群 成年人
- 需做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 引发疾病 感觉障碍、瘫痪、呼吸衰竭
病因
河豚的某些脏器及组织中均含有毒素——河豚毒素,其毒性稳定,经炒煮,盐淹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主要使神经中枢和神经末梢发生麻痹。
症状
一般在食后半小时至3小时发病,首先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便血,并伴全身不适,口唇,舌尖及指端发麻,以后全身麻木,四肢无力,眼睑下垂,行走困难,肌肉软瘫,痛觉及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呼吸浅而不规则,随后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最后呼吸麻痹,症状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小时内死亡。
1,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
2,开始可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
3,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检查
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鉴别
1.有进食河豚史,多在1/2-3小时内发病,同食者也有类似症状出现;
2.典型的临床表现;
3.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4.动物试验:取患者尿液5毫升,注射于雄蟾蜍的腹腔内,于注射后1/2,1,3,7小时分别观察其中毒现象,可作确诊及预后诊断,
一般可确诊。
并发症
最后呼吸中枢和血管神经中枢麻痹,出现感觉障碍,瘫痪,呼吸衰竭等如不积极救治,常可导致死亡。
预防
教育群众河豚鱼有毒,不能食用,市场严禁出售河豚鱼,捕捞的新鲜河豚鱼应集中加工,不新鲜者设法处理,禁止食用,
本病的预防重在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向群众说明河豚鱼有毒,不要食用,渔业单位,各菜市场均应在出售海杂鱼前,应严格检查,将河豚鱼挑出,并送交有关部门集中处理,河豚毒素中毒无特殊解毒剂,但由于毒素存在体内解毒和排泄甚快,如果发病后8小时未死亡,多能恢复,因此,一旦发现中毒,应尽快给予各种排毒和对症处理的措施,让病人度过危急期。
治疗
教育群众河豚鱼有毒,不能食用。市场严禁出售河豚鱼。捕捞的新鲜河豚鱼应集中加工,不新鲜者设法处理,禁止食用。
本病的预防重在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向群众说明河豚鱼有毒,不要食用。渔业单位、各菜市场均应在出售海杂鱼前,应严格检查,将河豚鱼挑出,并送交有关部门集中处理。河豚毒素中毒无特殊解毒剂,但由于毒素存在体内解毒和排泄甚快,如果发病后8小时未死亡,多能恢复,因此,一旦发现中毒,应尽快给予各种排毒和对症处理的措施,让病人度过危急期。
河豚毒素中毒西医治疗方法
主要是积极采用中毒的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如尽快催吐、洗胃、洗肠及输液,对呼吸困难者吸氧,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对发生肌肉麻痹者可酌用1%盐酸士的宁1~3mg(成人量),皮下注射,每日2~3次。最近报道,动物试验应用半胱氨酸注射可以迅速解毒,而且应用半胱氨酸处理过的河豚鱼卵喂动物也不发生中毒。半胱氨酸的成人用量为0.1~0.2g,注射前用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溶化,肌内注射,每日1~2次。儿童酌减。应用中须注意对肝脏的毒性。
1、尽快排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
2、应用吸附剂减少毒物的吸收。
3、补液、利尿,可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辅酶A、ATP等,促进毒素的排泄。
4、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提高组织对毒素的耐受性。
5、对症治疗:防治呼吸衰竭。
河豚毒素中毒目前无特殊解毒剂,但由于毒素存在体内解毒和排泄很快,如果发病后8小时未死亡,多能恢复,因此,一旦发现中毒,应尽快给予各种排毒和对症处理的措施,让病人度过危急期。
饮食
河豚毒素中毒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清粥 :
原料:大米1杯 。
做法:
1.大米洗净,加水5杯浸泡20分钟后,移至炉上煮开。
2.改小火熬煮至米粒黏稠即可关火盛出。
河豚毒素中毒饮食注意
可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白菜。
忌食辛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