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河木集

2022-07-12 01:26:51 百科资料

《河木集》,出自《盗墓笔记》,作者是南派三叔。

  • 中文名称 河木集
  • 出自 《盗墓笔记》
  • 作者 南派三叔
  • 性质 虚构

出处

  有两种说法:

  1、应为作者根据剧情需要虚构的。

  第三篇《秦岭神树》中的第5章 偷听 第29章 逼近 有详细提及。

  2、其实有本书,这本书的全名叫《陵墓合籍》。主要是记载古代五品以上各大官员死后所葬的具体地址(都是古代的地址)。解放前盛行一时,后来改革开放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封存。

摘录

  第5章 偷听 "李老板说着,就讲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是北魏时候的事情,兵荒马乱的,一天不知道打多少次仗,成年人都死光了,他的先祖,不到六岁,就得出去放牛,维持家计。

  那一年,他们的村子附近发生暴乱,官兵来镇压,村里人都逃难去了,他们家里没来的及走,给堵在屋子里面,外面杀的天昏地暗,一直到第三天才平息掉。

  他先祖战战兢兢,偷偷爬出去看,发现满地的尸体,还有很多人没有断气,他吓的发呆,忙跑去找他的牛,结果进牛栏一看,牛已经不见了,稻草里,却躺着个伤兵。

  那兵是个哑巴,不会说话,伤的已经很重了。我老祖宗当时年纪太小,也无法分辨这到底是官兵还是造反的,只看他可怜,就取了点水给他喝,还给他用布止了血。但是那哑巴伤的实在太重,坚持了没多少时间就不行了。

  临死的时候,他拿出一卷写满字的麻布,交给了他祖宗,还做着手势,让我的祖宗好好保管。

  可惜,他老祖宗家里全是文盲,根本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后来那年大寒,冻死了很多人,家里人就把这块布,当成布料做了棉衣。

  成年后,他祖宗就给征当了兵,在南北朝的征战中,屡建功勋,后来给提到了校尉,但是当时因为流年积弱,朝代更新太快,到了他先祖晚年,家势又逐渐衰落,结果死的时候,陪葬的东西,只剩下那条棉衣。

  之后他们的家族经过几次兴衰的更替,到了晚清的时候,已经是一方地主,一次迁祖坟的时候,几个长公不当心,把棺木倾斜,里面的尸骨倾斜而出,倒了一地。在清理骸骨的时候,他的爷爷发现,里面所有的东西都烂光了,但是那陪葬的棉衣里的那块布,却依然保存的完好。

  他爷爷感觉很奇怪,将这块布,交给他家里一个做古董生意的人,一看之下,便发现,那块布名堂不小,上面的字,叫做哑文,是传说哑巴才能看懂的字。

  李老板说到这里,问他们道:"你们可知道这块布用来做什么吗?"

  众人沉默了一下,一个刚才没听过的声音说道:"这个在下倒是略有耳闻,当时候,北魏有一只军队,都是哑巴,这东西,是他们传机密消息的东西,上面的字都是'哑文',一般人还看不懂,在下还是听自己的大爷说的。"

  李老板点头,道:"师爷到底是师爷,那你可知道,这只军队又是干什么的吗?"

  那师爷笑道:"那我就不甚清楚了,不过,听说,这只北魏的军队,是沿袭曹操的摸金校尉,明里是皇帝的护卫,暗地里,也做着倒斗的买卖…,因为是哑巴,又用只有他们知道的哑文,所以他们所倒的古墓,都只有他们和皇帝知道,他们的行迹,也一直非常的神秘。"

  说到这里,那师爷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李老板,莫非你说的那块麻布,竟是"河木集"?"

  李老板一下子哈哈大笑,得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厉害厉害,有师爷你在,老子想卖个关子都卖不到,不错,就是这东西"。

  师爷吸了口凉气,回道:"那可真了不得啊,同人不同命,有这东西,该是李家发财啊。"

  那年轻人听不懂,问师爷道:"河木集是什么东西?和古墓又有什么关系啊?"

  师爷道:"传说这哑巴军找到古墓之后,通常并不是急于开挖,而是记录了下来,用马踏平,灌上铁浆子,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根据记录重新找回,这记录古墓位置的东西就叫《河木集》,取何处有墓之意。……

  第29章 逼近 "王老板松了口气,给凉师爷打了个眼色,后者拍了拍我,说道:"识实务者为俊杰,小吴哥,既然你点头了,咱们就还是自己人,在下就不瞒你什么了。自然会把知道的告诉你们,不过这可是说来话长,我们边吃边讲如何?"

  我看他靠过来真想一把掐死他,不过眼角一扫,就看到王老板手里的枪口,仍旧指着我的方向,心里压住火,勉强一笑,说道:"请说。"

  凉师爷看了看外面的铜树,说道:"说起这个东西,可是了不得,根据《河木集》上的记载,最初发现这棵铜树,还是在乾隆十三年。。。"

  在出发之前,凉师爷已经将《河木集》中关于这个墓穴的章节,仔细研究过一遍,《河木集》是一本笔记,写的非常随意,有时候用的是满文,有的时候用的是汉文,还的一小部份是用蒙文写的,而关于这里的一段,大部份是用满文所写的,现在大陆,能读懂满文的已经不超过二十个人,凉师爷只是从汉文记录的东西中,找对出一点线索。

  汉文记录的事情,一共有两件:

  第一件事情,是乾隆十三年,大致是太白山一带一处官矿,有矿监上报,矿工挖出一根青铜古柱,由根部一直向下挖了四个月,未见到底的迹象,不知道入地其深。

  这事情在当地闹的沸沸扬扬的,一说这柱子是有灵性的,你越挖他就越往下长,永远也挖不到头,又说这是盘古开天的时候,用的斧头柄子,再挖就能把斧头给挖出来。甚至有风水师傅说,那是玉皇大帝打下的钉子,用来将秦岭的龙脉钉住,不然这条地龙就要飞到天上去了。这根铜柱,入地有八百里,所以不能再挖,一挖全中国就要倒霉了。

  不久,李琵琶先人所在的铁头骁骑营就接到密令,领三千死囚。让他们接管这个矿山,封山扎营,继续挖掘。

  《河木集》里记载的与这棵青铜巨树有关的第二件事,时间已经是乾隆十八年春。说明这一挖,就挖了四年零三个月,三千死囚向上一直挖通了我们现在所在的溶洞,向下一直挖到山底,没有挖出铜树的根部,却挖出了一只龙纹石头盒子,里面有空间,藏有一件物品,却没有缝隙,怎么打也打不开。他们不敢妄动,便将这盒子送进了宫里。

  第三件事情很简短,是在乾隆十八年的年末,《河木集》上记到,皇帝赏赐,加封二等爵位。每人赏百两金,犒赏全营,众人酒醉,李琵琶的祖上和着几个熟络的兵卒喝的神志不清,打赌去爬那根青铜树。

  (文章到了这里一断,下面全部是满文,不知道是否有特别的用意,凉师爷无法看懂,实在遗憾。)

  凉师爷告诉我们,另一个老板李琵琶,能够看懂这些东西,但是问他下面写的是什么,他坚决不说,神秘的要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河木集》的最后,还有一段汉字记录的攀爬过程,说是我们这个位置再往上,会有绕着岩壁的栈道,是当初他们为了最后让皇帝来看的时候准备的,可惜修到近顶的时候就修不上去,而且修栈道的时候,经常有人无端地坠崖,后来就不了了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