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间剪纸

河南民间剪纸,是河南民间艺术之一,河南省级文化遗产。
- 中文名 河南民间剪纸
- 所属地区 河南
- 遗产类别 民间美术
- 遗产编号 Ⅱ-9
- 申报日期 2006
基本资料
所属地区: 河南
文化遗产名称:河南民间剪纸
遗产编号:Ⅱ-9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河南省
遗产级别: 省
相关内容
纸在中国的使用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从刀耕火种的年代所使用的甲骨,到战国春秋时的沉重竹简,人们一直都在寻求一种既能记载各种符号又轻便实用的的特殊载体。直到汉代,人们终于发明了纸。纸的发明使得已有的文明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些神形兼备的国画和这些笔力遒劲且意味隽永的书法作品,无一不是创作在纸上。前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民族的文化传统通过卷面一一呈现出来,使后人得以继承。
而在神州大地上,另一种纸的艺术也同样肩负着传递民族文化的使命,这就是我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剪纸。只需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就能剪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由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中国民间剪纸因地域的不同形成广泛的艺术风格。总体上有南北之分,南方细腻,北方粗犷。
南方剪纸风格,特点是玲珑秀丽,线条婉约流畅,公鸡的尾巴粗细有别,错落有致。整幅作品细腻精致。和南方的剪纸作品相比,北方剪纸线条比较粗犷简约,但人物神形兼备,童子放风筝时憨态可掬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剪纸除了地域风格的迥异,形式上也不尽相同,我们最为常见的是民间都喜爱的窗花剪纸。窗花剪纸也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剪纸品种。春节时贴上窗花不仅装点了环境,并且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其他种剪纸都是在窗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延伸。虽然各地剪纸在风格和样子上有许多不同,但在传达观念上却有很多相似性。大都表现祝福美满婚姻、繁衍昌盛、事业有成和去病纳祥的吉祥寓意。
剪纸题材上有表现民间生活、劳动的;有表现各种戏曲情节、戏曲人物的;也有表现各种皮影人的;表现十二生肖动物的——各地都有不同的特色。地处中州大地的河南,拥有深厚的传统民间文化,当地的剪纸艺人把他们的所见所闻和他们的生活感受用剪刀剪进他们的作品中。
在河南禹洲的范坡乡,我们认识了一位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握了半辈子锄头的徐光豫怎么也没想到跟剪刀结了缘。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他手中叠叠剪剪,就变成一张张精美的剪纸作品,而他唯一的工具竟是这把天天挂在墙上粗大的剪刀。就是这把剪刀到了徐光豫手中,却能剪出令人惊叹、细致、复杂的团花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