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2-07-13 16:41:29 百科资料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3年,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工业大学主办的刊登中国粮食、油脂、食品、饲料行业最新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期刊。

据2018年11月《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官网显示,《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共有编委23人,顾问3人 。

据2018年11月17日中国知网显示,《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文献共3773篇,总被下载646630次、总被引26906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030,(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84 。据2018年11月1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量为2373篇,被引量为14968、下载量为99897;根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影响因子为0.54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609名 。

  • 中文名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外文名称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语种 中文
  • 类别 自然科学
  • 主管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

自然版简介

  刊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河南工业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2383

  CN: 41-1378/N

  邮发代号: 36-14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曾用刊名:郑州粮食学院学报;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80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杂志声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2000、2004、2008、2011年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食品科技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文献列为固定收录刊源。

  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河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期刊二十佳等荣誉称号。

收稿方向

  主要内容为粮食、油料、食品、饲料的加工、储藏、机械、仓厂建筑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各种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研究论文和综述。读者对象为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企业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以刊登我国粮油食品饲料行业最新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期刊。

社科版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传递各学科学术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现和培养人才。

  刊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版12年4期封面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河南工业大学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1751

  CN: 41-1379/C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曾用刊名:郑州机专学报;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刊时间:2005

收稿方向

  主要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语文学,新闻学和文化传播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来稿要求

  1、来稿应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清晰。每篇论文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名、中英文作者单位、中英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简介。

  1.1题名 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1.2摘要 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200~300字),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

  1.3关键词 中文关键词标注3~8个,选词要规范,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不能采用英文缩写。

  1.4正文 文章篇幅一般在6 000字左右,包括前言、实验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内容。前言应简短,体现问题的本质与研究范围,回顾相关文献,尤其是近2~3年的研究成果,叙述主要调查结果。结论应由观测和实验结果引伸得出,切忌简单地再罗列一遍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应明确,实事求是。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1.5量和单位 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单位符号用正体字母表示,如s(秒)、min(分钟)、h(小时)、d(天)、L(升)、kg(千克)等。不要使用已废弃的量名称和某些英文缩写,如比重(密度)、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数(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质量/体积分数)、ppm(10-6)等。量符号用斜体字母表示(pH除外),如V(体积)、T(热力学温度)、t(摄氏温度)、P(功率)、p(压强)等。文中量的数值一般处于0.1~1000范围内,常用的词头有M(106)、k(103)、h(102)、c(10-2)、m(10-3)、μ(10-6)、n(10-9)等。

  1.6数字用法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单位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2004年1月15日、3s(三秒)、5min(五分钟)、6h(六小时)、7d(七天)、8L(八升)、9kg(九千克)等。词组、成语、惯用语或缩略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用汉字,如二元一次方程、三氧化二铁、星期四、二极管、三相点、第一作者等。

  1.7图、表 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和表一般不重复使用,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示,力求简明清晰,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表格采用三线表。图、表中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图、表需注明序号。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

  1.8专业符号 文稿、图表中出现的外文字符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文种(英、俄、希腊、拉丁文等)。

  1.9参考文献 选用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用上角标[ ]的形式在文中引用处标明,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制"编写。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专 著:著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 刊: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论文集:析出文献作者.文献题名.论文集编者. 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专 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技术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作者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4名以上的列前3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al"。作者姓名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文姓不缩写,名可缩写)。

  1.10作者简介 在文稿首页地脚处请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籍贯、学位、技术职称、专业方向。

  1.11基金项目 如果论文涉及的是有关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写明基金或资助机构的名称,项目编号(附证明复印件)。本刊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刊登有关基金项目的论文。

  2 投稿约定

  作者著作权 稿件文责自负,但编辑部有权进行技术性和文字性的修改。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编辑权归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其编入中国期刊网、CEPS中文电子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数字化文献。所付作者稿酬中也包含在上述数字文献中的著作权使用费。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文献或网络,请在投稿时声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