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沙锅居

2022-06-29 12:58:31 百科资料

经砂锅居开业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最早以经营沙锅白肉起家。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沙锅居的砂锅菜更加丰富,除了烧、燎、白煮的猪类菜肴外,鸡、鱼、虾、蟹、参、翅、贝类都入砂 锅靠,清汤、奶汁,荤素,其菜品种极为丰富。此外,砂锅 居还经营北京菜系中的宫廷菜,京风、京味十足。

  • 中文名 沙锅居
  • 开业于 清乾隆六年(1741年)

  "砂锅居"乾隆六年(1741年)开业的老字号,老店址原在西单缸瓦市"定王府"更房的一个临街处。

  清朝定都北京,也带来了满族的撒满文化。宫廷、王府多祭祀,有"朝祭"、"夕祭"、"日祭"制度。祭祀时要"省牲"(即杀猪)、"摆件子"(即将屠宰后的猪各部位的肉与内脏摆放在桦木大槽中呈一整猪形)上祭。

  清朝时西单、西四一带多王府,定王府、礼王府等都在缸瓦市附近。因此缸瓦市街面上有专职的看街更夫。王府祭祀,主人只食用"供尖",余肉便赏给看街的更夫们食用。虽说祭祀用的肉是不能出府门的,但主家并不严控,常有"破例"。

  乾隆初,缸瓦市街面上有一刘姓更夫与定王府的一个叫松七的管事关系莫逆。逢王府祭祀,刘更夫常由松七处得到许多余肉等供品。刘更夫不懂厨行,便与松七合计从定王府弄来一口直径四尺,深三尺,一次就能煮下一口整猪的大砂锅做起了白肉生意(据说,定王府和礼王府明朝时是李燕妃的府邸,这口大沙锅原是明朝炖煮祭品的"神锅")。由于味美价廉,生意顿时火爆。

  某日,礼王府专做祭肉的大厨恩禧偶然经过"沙锅居"。见小店里人声鼎沸,一时好奇,便走进去。看见大锅煮肉做法单一,便与掌柜的闲聊起来。恩禧是专做祭肉的行家,信口评说了点儿小店烹调的不足之处。正可谓"言者无心、闻者有意","沙锅居"刘掌柜有心人也,自这次偶然闲谈后便四处烦人托壳,诚请恩禧传授烹调白肉的厨艺。刘掌柜的诚心最终说动了恩禧,遂正式收了"沙锅居"一个叫方顺子的伙计为徒,将原本正宗的王府祭肉肴馔的烹调真缔传授给了"沙锅居"的厨子。自此烧燎白煮便成了"沙锅居"看家绝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