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表

《汉语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表》是一种用于汉语普通话学习、语音研究的对照表。语音是语言交流的基础,掌握语音是掌握一门语言关键的一步。是本对照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或研究汉语普通话语音。
- 中文名称 汉语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表
- 用途 汉语普通话学习、语音研究
声调
(五度标记法)
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轻声不标注声调,调值依前一字而定
上声在阴平声、阳平声、去声、轻声前变为半上21,在上声前变为24
例:用a标注声调:
阴平 ā ,阳平 á ,上声 ǎ ,去声 à ,轻声 a
辅音
双唇音 | 唇齿音 | 齿音(舌尖前音) | 龈音(舌尖中音) | 翘舌音(舌尖后音) | 龈腭音 | 软腭音 |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清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清音 | 浊音 | ||
鼻音 | m [m] | n [n] | ng [ŋ] | |||||||||
塞音 | 不送气 | b [p] | d [t] | g [k] | ||||||||
送气 | p [pʰ] | t [tʰ] | k [kʰ] | |||||||||
塞擦音 | 不送气 | z [ts] | zh [ʈʂ] | j [tɕ] | ||||||||
送气 | c [tsʰ] | ch [ʈʂʰ] | q [tɕʰ] | |||||||||
擦音 | f [f] | s [s] | sh [ʂ] | r [ʐ] | x [ɕ] | h [x] | ||||||
边音 | l [l] |
注:
- "齿音"、"龈音"和"翘舌音"又分别叫做"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
- 普通话的塞音b、d、g与破擦音j、zh、z并不是浊音[b]、[d]、[g]、[ʥ]、[ɖʐ]、[ʣ],而只是根据送气与否来决定,所以拼音 b、d、g 、j、zh、z对应音标[p]、[t]、[k]、[ʨ]、[ʈʂ]、[ʦ],而拼音 p、t、k、q、ch、c 对应音标[pʰ]、[tʰ]、[kʰ]、[ʨʰ]、[ʈʂʰ]、[ʦʰ],国际音标以上标的"h"标于右方来表示送气音。
- 汉语中,声母大多是清辅音,仅有四个是浊辅音:m[m],n[n],l[l],r[ʐ]
- 拼音的 z、c、s 中擦音是由舌尖接触到上门牙的齿音[s̪],与英语的龈音 [s] 略有不同。
- 拼音的 h 不等同于声门清擦音[h],而是软腭清擦音[x],气流摩擦部位在软腭处而非直接呼出的声门处。
- 在语流中,声母 w 有着唇齿近音 [ʋ] 的音位变体,但这种发音不被鼓励。
- 声母 r 的实际发音介于擦音[ʐ]与近音[ɻ]之间,通常以[ʐ]为标准音。
- 声母zh、ch、sh、r是卷舌音[ʈʂ]、[ʈʂʰ]、[ʂ]、[ʐ],不是舌叶音[ʧ]、[ʧʰ]、 [ʃ]、[ʒ]。舌叶音是舌叶(包括舌尖和舌面前沿)抵住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不卷舌。"卷舌音"是由舌尖向上翘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二者发音方式完全不同。
元音
单元音表
拼音字母 | 国际音标 | 拼音字母 | 国际音标 | 拼音字母 | 国际音标 |
a | [a] | e | [ɤ]或[ə](轻声) | u | [u] |
o | [o] | i | [i] | ü | [y] |
ê | [ɛ] | -i(声母为zh、ch、sh时) | [ɻ̩] / [ʅ] | -i(声母为z、c、s时) | [ɹ̩] / [ɿ] |
注:
- 单元音"e"在轻声时读[ә],例如"了"、"着"等(多为助词的情况下)
- 中文的"土"会和英语"two"在元音上听起来会有差别,原因在于英文中的[uː]更靠前接近于[ʉː],甚至双元音化作[ʊʉ̯]等等,但一般的宽式标音采用 /uː/ 为代表。
- 跟在zh、ch、sh和z、c、s后的 i 实际上分别是近音(即无擦通音)[ɻ̩] 与 [ɹ̩],有时亦发成擦音[ʐ̩]与[z̩];汉语言学者也使用"舌尖元音"的概念,以非标准国际音标符号[ʅ](舌尖后不圆唇元音)和[ɿ](舌尖前不圆唇元音)表示。
韵母表
开口呼 | 齐齿呼 | 合口呼 | 撮口呼 | |
单韵母 | i /i/ | u /u/ | ü /y/ | |
a /a/ | ia /ia/ | ua /uɑ/ | ||
o /o/ | uo /wo/ | |||
e /ɤ/ | ||||
ê /ɛ/ | ie /jɛ/ | üe /ɥɛ/ | ||
er /ɚ/ | ||||
复韵母 | ai /aɪ/ | (iai /jæɪ/) | uai /waɪ/ | |
ei /eɪ/ | uei /weɪ/ | |||
ao /ɑʊ/ | iao /jɑʊ/ | |||
ou /oʊ/ | iou /joʊ/ | |||
带鼻音韵母 | an /an/ | ian /jæn/ | uan /wan/ | üan /ɥæn/ |
en /ən/ | uen /wən/ | |||
in/in/ | ün /yn/ | |||
ang /ɑŋ/ | iang /jɑŋ/ | uang /wɑŋ/ | ||
eng /ɤŋ/ | ing /iŋ/ | ueng /wɤŋ/ | ||
ong /ʊŋ/ | iong /ɥʊŋ/ |
注:
- 台湾省的目前使用的普通话中有韵母 iai ,如"崖"念作yái ,现大陆地区已不用。
- ou [oʊ̯]、iou [i̯oʊ̯]的主元音的圆唇程度经常弱化,变成 [ɤʊ̯]和[i̯ɤʊ̯]。
- 单韵母e 常双元音化,变成[ɯʌ̯]或[ɤʌ̯],但其标准读音应为单元音[ɤ]。
- 当声调为阴平与阳平时,uei [u̯eɪ̯]、iou [i̯oʊ̯]、uen [u̯ən] 中的主元音常被弱化,发成 [u̯ᵊi]、[i̯ᵊu] 和 [uᵊn]。
- ian(yan)和üan(yuan)的读音各地存在差异,以当代北京音为例,普遍读作[i̯æn] 和[y̯ɐn]。
以下是国际音标(IPA)的元音表:
注意事项
关于拼音
- 汉语拼音有一些缩写形式,如:ui是uei的缩写,un是uen的缩写(j、q、x、y后的un是ün),ü在j、q、x、y后写作u。
- 儿化标记:r写在音节末尾,调值之前,如果儿化音出现在a后,则这个a发[ɐ]。
- bo、po、mo、fo中的o发单元音[o],不可读作双元音uo[wo]
- 韵母in、ing、ün单用时写作yin、ying、yun。
- 声母n在i、ü前时的发音是[ɲ]。
语流音变
语流中韵母常常发音不完整,例如"春天"chūntian的"天"的韵母会发成 [i̯ə̃]。
鼻音韵尾会根据下一个字开头辅音的变化而变化,举例说明:
- 前鼻音韵尾 -n 后接开头是b、p、m的字时,前一个字韵尾变为[m],如:面包
- 前鼻音韵尾 -n 后接开头是f的字时,前一个字韵尾变为[ɱ],如:反复
- 前鼻音韵尾 -n 后接开头是g、k、h时,前一个字韵尾变为[ŋ],如:变革
- 前鼻音韵尾 -n 后接字开头是z、c、s,前一个字韵尾变为[n̪],如:荤素
- 前鼻音韵尾 -n 后接开头是j、q、x的字时,前一个字韵尾变为[ȵ],如:今宵
- 前鼻音韵尾 -n 后接第二个字开头是zh、ch、sh、r时,前一个字韵尾变为[ɳ],如:震慑
- 前鼻音韵尾 -n后接第二个字开头是y时,前一个字韵尾变为[ɲ],如:棉衣
- 前鼻音韵尾 -n后接第二个字开头是w时,前一个字韵尾变为[w̃],如:万物
- 前鼻韵母一般不会直接与后字相连,例如"棉袄"mián'ǎo会变成 [mi̯ænʔɑu]、[mi̯ænɣɑu]、[mi̯æŋɣɑu]或[mi̯æŋŋɑu];然而,当连读时,最自然的发音是将鼻韵尾前的元音鼻化,变成 [mi̯æ̃ːɑu]。
元音严式标音记忆方法
(以下只根据汉语拼音而非国际音标来给出同一韵母的不同音位变体)
- a 的音位变体有4种:用[a]:a,ai,uai,ia,an,uan用[ɑ]:ua,ang,iang,uang。用[æ]:ian,üan,用[ɐ]:儿化音中
- o 的音位变体有2种:用[o]:o,ou,iou(iu),uo,用[ʊ]:ao,iao,ong,iong
- e 的音位变体有4种:用[ɤ]:e,用[ə]:en,uen(un),eng,ueng,语气词着、了、的,用[e]:ei,uei(ui),用[ɛ]:ie,üe
- i 的音位变体有5种:用[i]:i,in,ing,用[j]:介音i和半元音声母y,用[ɪ]:ai,ei,ui的韵尾,用[ʅ]:zhi,chi,shi,ri,用[ɿ]:zi,ci,si. 特别地:iong标作[ɥʊŋ]
- u的音位变体有3种:用[u]u,用[w]:ua,uai,uei,uan,uen,uang,ueng的韵头,用[ʊ]:ou,iou(you)的韵尾
- ü的音位变体有2种: 用[y]:ü,ün,用[ɥ]:üe、üan的韵头
- 隔音字母y的发音规则:与之相邻的字母是a、o(除ong)、e时,y发[j];与之相邻的字母是ong,y发[ɥ];与之相邻的字母是i、ü时,y不发音。
- 隔音字母w的发音规则:与之相邻的字母是a、o、e时,w发[w];与之相邻的字母是u时,w不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