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水

汉水流域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的汉王山(嶓冢山),东南流经陕 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西汉中、安康,出陕西后进入湖北西北部,在湖北十堰的丹江口与汉江最大的支流--丹江汇合,注入丹江口水库,出水库后继续向东南流,过湖北的襄阳、宜城、钟祥、沙洋、天门、潜江、仙桃、汉川等地,在湖北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
- 中文名称 汉江水
- 又称 汉江
- 古代称 沔水
- 长 1577千米
汉水源
简介
汉水,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流域面积,1959年前为17.43万平方千米,位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1959年后,减少至15.9万平方千米,退居嘉陵江之后,为是长江水系各支流第二。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是中国中部区域水质最好的大河,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干流湖北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长约925km;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河谷较宽,沙滩多,长约270km;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km,流经江汉平原,河道婉蜒曲折逐步缩小。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
地理位置
汉江总长度的3/4 上流经湖北省,在湖北省中部形成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湖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厂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水利开发
流域建设
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水量充盈。上游流经汉中盆地,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中游丹江口以下进入平原,流速骤减,多沙洲和卵石滩。下游进入江汉平原,水流平缓,曲流发达,同长江之间河港纵横交错,汛期洪水常和长江洪峰相遇,宣泄不畅,易成涝灾。1958年在汉江上游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形成丹江口水库,水库最大库容290.5亿立方米,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90万千瓦,为汉江流域最大的水电站。汉江由西北向东南,贯穿湖北,可灌溉江汉平原两岸400多万亩农田。下游还建有杜家台分洪工程和汉北排涝工程,减轻了江汉平原的涝灾和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石段南沟排水倒虹吸工程的施工人员开始向已经完成混凝土浇筑的输水管管身上覆盖棉被和褥子,防止混凝土在低温下"冻伤"。本周起,开工七年、总批复投资1273.64亿元的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全线进入冬季施工阶段,十多万名建设者将冒着严寒在八百多公里的战线上迎接2011年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石段河北邢台县与沙河市之间的南沙河倒虹吸工程距北京450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之一,也是离北京最近最大的倒虹吸工程。倒虹吸是一种水利工程的技巧,当渠道与河流处于平面交叉时,需要利用连通器原理修建一座建筑物,使渠水从河流下穿过,此建筑物通常叫做倒虹吸。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已有成功的运用。这种形式施工简便且便于清除泥沙。该处工程是将输水渠引来的汉江水,从南沙河底下穿过去,形成渠水与河水立体十字交叉,并且互不干扰,输往北京。
据中国水电十五局该项目部经理黄炎兴介绍,由于南沙河地下水位高,下挖两米即可见清澈地下水涌出,成为施工最大难点。为此,施工采用打井抽排地下水方法,保证工作面干燥。同时利用四台钢模台车和两台移动式浇筑台车,提高施工效率。但这种方法要求不间断作业,现场施工人员需24小时值守,每天仅抽水用电就要花费近万元。此外,时值冬季,施工现场还要对混凝土建筑物采取保温、炉火加温等措施。
按照设计规划,预计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完工通水,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缺水问题将得到缓解。届时每年将有相当于3个半密云水库的水送到北京。4年后,北京市民有望喝上源自1400多公里外的汉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