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永州八景

2022-06-26 19:42:00 百科资料

永州八景--朝阳旭日、回龙夕照、萍洲春涨、香零烟雨、恩院风荷、愚溪眺雪、绿天蕉影、山寺晚钟。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而得名。因潇水与湘江在永州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永州历史悠久,风光美丽,永州八景誉名中华。

  • 中文名 永州八景
  • 行政区类别 湖南省永州市
  •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 电话区号 0746
  • 车牌代码 湘M

概述

  永州八景包括:萍洲春涨、香零烟雨、朝阳旭日、愚溪眺雪、恩院风荷、绿天蕉影、山寺晚钟、迴龙夕照共八个经典景点(原八景中"淡岩秋月"被"迴龙夕照"取代,淡岩秋月也是很出名的景点之一),分布在绵延五十余公里的潇湘平湖两岸,南起零陵区异蛇村,北至冷水滩潇湘大道冷水滩城区中心,因宋家洲电站的修建,形成百里平湖的壮观景色。

  沿途还将将柳宗元《永州八记》遗址和柳子庙、文庙、武庙、李达故居及异蛇村、水上大世界、鸟沙洲、巴洲和零陵机场、衡昆高速湘江大桥、宋家洲电站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现代景观串为一线,交织成一幅山、水、洲、城、林有机同构的“百里画廊”。在这里您会领略到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感慨,激发您想象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意趣而诗兴大发,游趣陡增!

地理位置

  位于永州。永州市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区桂林市,西北挨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

自然气候

  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全市年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286~311天,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天数只有8~15天。

旅游景区

萍洲春涨

萍洲春涨

  萍岛,在潇湘二水汇流处,为永州著名风景胜地,唐宋以来,即负 盛誉。湖南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图所绘也是这里的旖旎风光。 每逢春夏水涨,立于岛上石矶,举目四望,黄叶古渡,迥龙宝塔, 江天风月,远浦归帆,渔舟唱晚,画意诗情,尽入眼底。岛如随水沉浮 一叶扁舟,风韵万般,人称“萍洲春涨”,为永州八景之一。

香零烟雨

  香零山,屹立于永州城东茆江桥西南潇水中央,旧产香草闻名于世,历代王朝列为贡品。古称零陵郡以此山名。 山为天然石矶结构,地处中流,山势险要。山上的观音阁建于清同治癸酉年(1863年),现塑有观世音菩萨泥像。柳宗元、徐霞客曾登此山,留有诗作、游记。若雨后日出,烟锁山脚,雾雨朦胧,往来舟楫,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烟波浩渺的意境,因而有“香零烟雨”之称,为永州八景之一。

香零烟雨

朝阳旭日

  朝阳岩,又名西岩,位于永州零陵区潇水西岸。  

朝阳旭日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道州刺史、著名诗人元结(719—772年)诣都计兵,途经永州,系舟岩下,喜其山水佳胜,以其岩口东向,取名为“朝阳岩”,并撰《朝阳岩铭》及《朝阳岩诗》刻于石上。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亦常到此游览,留有《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渔翁》、《江雪》等诗,其中有“渔翁夜傍西岩宿”之句,故又称“西岩”。其后,历代多次修建,并保存有唐代以后各个时代的重要题刻。  

  朝阳岩由岩顶、上洞、中洞、侧洞四部分组成。岩顶镌有“何须大树”四字,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题刻。上洞东侧石上刻有元结所作《朝阳岩铭》、《朝阳岩诗》,清邓守之篆书。西侧石壁刻有黄庭坚和杨翰游朝阳岩的诗,另塑有黄庭坚像。中洞即朝阳岩,又名流香洞。洞口石壁刻有宋张子谅所书“朝阳岩”三个大字。洞中左右石壁、形如半环,有泉自岩石罅中流出,水声淙淙,至冬不涸,泻入洞前深潭。前人仿曲水流觞遗意,就涧底凿石为回曲,用以泛觞。侧洞在流香洞之右,相距数丈,洞不甚深,略有岩石之胜。岩侧石壁上有明代人摹刻的柳宗元《渔翁》诗。  

  朝阳岩,水石幽奇,绝岩深洞,石泉淙淙有绝胜之名。当朝霞初升之时,烟光石气,激射成彩,有“朝阳旭日”之称,属永州八景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愚溪眺雪

愚溪眺雪

  愚溪,原名冉溪,俗称染溪。柳宗元更名为“愚”,作“八愚诗” 及“愚溪诗序”,山川秀美与诗人之灵气,相映生辉,成为令人神往之 胜地。 冬寒之日,雪漫漫,鸟飞绝,人踪灭,水天一色,银装素裹唯古桥 独峙,宛然一幅妙图。“愚溪眺雪”便成为“永州八景” 之一。

恩院风荷

  碧云池,清代群玉书院旧址,位于今永州市三中内。唐刺史李衢曾在此建芙蓉馆。宋范仲淹次子范纯仁谪居永州时,常在这里游览,其后兵燹久废。清康熙甲子年(1774年),总兵广宁卢崇耀重建,以祀范宣公(范纯仁,卒谥宗宣)。佛殿前有池一口,呈“中”字形,水清如镜,架石为桥,中一方磴,磴上有亭(已废)。池内种荷,婷婷玉立。夏日,荷花盛放,香气扑鼻,令人欲醉。夏秋月夜,游人坐桥墩上,凭栏欣赏,古松掩映,风摇荷影,幽雅宜人。因碧玉庵对面有“思范堂”(又称“报恩院”),故有“恩院风荷”或“思范风荷”之称,为永州八景之一。

恩院风荷

绿天蕉影

  绿天庵,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草书圣手的怀素(725—785年)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位于永州古城东山上。  

绿天蕉影

  怀素幼年出家为僧,酷爱书法。因贫无纸,便在庵边种了万余株芭蕉,以蕉叶为纸,每次挥笔数千张。相传秃笔成冢,洗墨成池。后人因庵内外芭蕉成林,绿荫如云,故称之为“绿天庵”。“绿天蕉影”,系永州八景之一。据零陵县志记载绿天庵清咸丰壬子年毁于兵,同治戊年郡守阳翰主持重建。下正殿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塑像,庵后一处刻有“砚泉”二字,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笔冢”塔,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庵正北70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

山寺晚钟

  高山寺,在永州古城东山上,始建于唐中期,原名“法华寺”。唐柳宗元、宋范纯仁谪居永州时曾寄寓该寺。自唐至元,寺名屡改,明洪武初改名为“高山寺”。明万历初毁于火,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重建,至清乾隆末尽废,咸丰丙辰(1856年)县令胡廷槐倡捐重建。高山寺殿宇共两殿,前殿左右塑有“四大金刚”像,中为阿弥佗佛像,殿后为韦驮佛像。后殿为大雄宝殿,系砖木结构,式为悬山。殿中塑如来佛像,像两旁并列十八罗汉塑像,各具神态,栩栩如生,造工十分精细。右下为观音阁,右上为方丈室;左下为众僧居室,左上为一佛殿,祀范纯仁。寺僧多时达200人,各有职守,敬佛念经,灯火辉煌。临夜,击鼓鸣钟,声播全城,旧有“山寺晚钟”或“法华晚钟”之称,为永州八景之一。高山寺殿宇建筑现仅存大雄宝殿和侧面武庙,但寺外古木参天,松柏掩映,翠竹环绕。下瞰潇湘如带,城廓井然;朝曦辉映,雀鸟争鸣,仍不失为名胜之所。  

山寺晚钟

迴龙夕照

迴龙夕照

  迥龙塔建于明代万历甲申年(1584),塔高37.25米,简体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里面五层,塔身中空。挺拔雄伟,屹立于永州市城北潇水东岸。 塔为邑人左佥都御史吕藿倡建。底层门额行书“迥龙宝塔”为钦差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闽人陈省所题,塔身腰身檐斗拱结构造型保存了宋代建筑艺术遗风,为湖南省重点保护的砖塔之一。

旅游指南

交通信息

  汽车至永州即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