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永安五铢

2022-06-30 22:56:43 百科资料

永安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二年(公元529)铸造。一般直径2.3厘米,重约3克,制作工整。存世量一般。

  • 中文名称 永安五铢
  • 属性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 时期 北魏孝庄帝
  • 重 约3克
  • 制作时间 529年

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二年(公元529)铸造。一般直径2.3厘米,重约3克,制作工整。存世量一般。

相关介绍

  钱文"永安五铢"直读,"永安"二字接廓:"永"字下笔、"安"字宝盖与穿廓合成一线。初铸钱光背无文。因民间盗铸严重,钱多大小不一。一般径约2.2厘米、重3克左右,轻小者径1.8厘米、重2克,与"鸡眼"、剪边等劣小钱并行。至孝武帝永熙年间(532-534年)更铸背"土"之"永安五铢"。北魏分东、西魏后,两魏亦均铸"永安五铢"。传世一种背有四出纹者,系东魏孝静帝兴和三年(541年)所铸。​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穿上下各一柱星,形同柱石。“五”字犹如两个三角型,铢字的“朱”字上下方折,无穿廓。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穿上向左“君宜”二字,穿下向右“侯王”。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无内廓,金旁省点。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有内外廓。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有内廓无外廓。

  钱背:光背,大穿。

  钱背:同钱面。

  钱背:光背。

  背景:从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五铢”钱,钱重与钱文一致,由此发端行用700年的“五铢”钱阶段,到唐朝建国后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钱,取代了隋“五铢”钱,终结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纪重时代。“五铢”钱穿上下柱星,华书有记载,1987年6月河南省许昌张潘乡出土中也有发现,但都是小平钱,未见大钱,故脱谱。

永安五铢 正反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