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水菊粑

2022-07-03 03:57:05 百科资料

水菊粑,又名水秋粑、鼠曲粑。水菊粑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相传这一习俗的来历,老人说,旧时传说农历三月三是"鬼节"。这一天傍晚,野鬼出来游荡,摄取孩子的魂魄。吃水菊粑"粑"魂,能把魂粘附住,孩子才健旺。这里取"粑"的谐音,有控制粘附之意。虽然这种说法带有点迷信色彩,但水菊粑作为乡间的传统美食,却使我们有了口颐之福。

  • 中文名称 水菊粑
  • 外文名称 鼠曲粑
  • 主要原料 水菊,大米粉
  • 所属地区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潜山县等
  • 学名 Gnaphalium affine

鼠曲粑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潜山、怀宁、宿松、望江、岳西等县特产。

  家乡有三月三,吃水菊粑的习俗。询问这一习俗的来历,老人说,旧时传说农历三月三是鬼节。这一天傍晚,野鬼出来游荡,摄取孩子的魂魄。吃鼠曲粑粑魂,能把魂粘附住,孩子才健旺。这里取粑的谐音,有控制粘附之意。这习俗带有迷信色彩,但鼠曲粑作为乡间的传统美食,却使我们有了口颐之福。

鼠曲草

  鼠曲草(学名:Gnaphalium affine)是菊科鼠曲草属的一种植物,又名清明草佛耳草母子草等。二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茎直立,密生白色绵毛。叶互生,倒披针形或匙形,长2~7厘米,基部下延,两面有灰白色绵毛。头状花序密集生于枝端,总苞片三层,金黄色,小花黄,外围雌花。中央两性花,瘦果冠毛,黄白色。分布在朝鲜、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台湾、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华南、西北、华东、华中、华北、西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3,75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低海拔干地和湿润草地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鼠曲粑的做法

  鼠曲草采回来后,先要用剪刀一棵棵地剪除根部,留下来的只是上部的茎叶,反复洗净后捣碎。一斤鼠曲配上四斤粉。鼠曲粑的粉,以磨好的米粉为主,也掺少许糯米粉,增加糍性。有讲究的,还把鼠曲和粉拌匀后,放在舂米的碓里反复舂成泥状,才能做粑。鼠曲粑包上粑心,味道更美。粑心多是用葱蒜酱干腊肉,加点辣椒粉组合而成。做粑,由家庭主妇手工做,孩子们也有动手凑热闹的。她们用粑印子印成寿桃形、圆形、六方形,耙面上饰以鼠曲、莲花等图案。有的还做成石榴、元宝、小鸭、小鸟状,留给小孩子玩。一升米的料子,可做八至十个水鼠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