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榆花楸

水榆花楸(拉丁学名:Sorbus alnifolia (Sieb. et Zucc.) K. Koch)俗称:马加木(东北土名),别名:楸、花楸、水桐、河楸、臭梧桐、黄花楸、水桐楸、木角豆,为蔷薇科、花楸属乔木。主干通直,嫩枝具稀疏柔毛。叶对生或近于对生,有时轮生,阔卵形,长宽近相等,产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在适地生长颇速,春日满树白花,秋冬英垂如豆;木材白色稍软,可做家具。制琴底,所谓'桐天梓地'者是也。嫩叶可食;叶或树皮可作农药,可杀稻螟、稻飞虱;果实(梓实)入药(含枸橼酸及对羟基苯甲酸0.1-0.4%;种子含脂肪油10%;叶含对羟基苯甲酸2%),有显著利尿作用,可作利尿剂,治肾脏病,肾气膀胱炎、肝硬化,腹水。根皮(梓白皮)亦可入药,消肿毒,外用煎洗,有助于治疗疥疮。本草纲目曰:梓白皮,苦寒无毒。 花楸花期6月,果期9-10月。
- 中文名 水榆花楸
- 拉丁学名 Sorbus alnifolia (Sieb. et Zucc.) K. Koch
- 别称 黄山榆,花楸,枫榆,千筋树,粘枣子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小枝圆柱形,具灰白色皮孔 ,幼时微具柔毛,二年生枝暗红褐色,老枝暗灰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外具数枚暗红褐色无毛鳞片。叶片卵形至椭圆卵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尖锐重锯齿,有时微浅裂,上下两面无毛或在下面的中脉和侧脉上微具短柔毛,侧脉6-10 (14) 对,直达叶边齿尖;叶柄长1.5-3厘米,无毛或微具稀疏柔毛。复伞房花序较疏松,具花6-25朵,总花梗和花梗具稀疏柔毛;花梗长6-12毫米;花直径10-14 (18) 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内面近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花瓣卵形或近圆形,长5-7毫米,宽3.5-6毫米,先端圆钝,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光滑无毛,短于雄蕊。果实椭圆形或卵形,直径7-10毫米,长10-13毫米,红色或黄色,不具斑点或具极少数细小斑点,2室,萼片脱落后果实先端残留圆斑。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喜光也稍耐荫,抗寒力强,泰山山顶有栽培,生长表现良好,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
花楸性喜湿润土壤,多沿着溪涧山谷的阴坡生长。耐荫,抗寒力强,以砂质壤土為好。常生于山坡或山谷杂木林内,多栽培于村庄附近及公路两旁,野生者已不可见,海拔(500)1900-2500米。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湖北、江西、浙江、四川。生于山坡、山沟或山顶混交林或灌木丛中,海拔500-2300米。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种子采后须先沙藏层积,春天播种。
采种
花楸果实9月成熟,但可在树上宿存,采种可延至冬季采集。
调制
9~10月,将采收后的果实堆放在室内或装筐,待果实变软后将其捣碎,用水浮出果皮与果肉,凉干、去除杂质后可得到1的成熟种子。
种子处理
花楸种子处理,强调冷、湿二字,温度超过5℃以上则停止发芽,因此种子处理最好于播种前4个月进行。方法是将种子用40℃温水浸泡24h,再用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3h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数次,按种沙比例1:3混合后置于0~5℃条件下,种沙湿度为饱和持水量的80,要经常翻动,70天后种子陆续发芽,70~100天种子发芽率达到高峰。播种前一周取出种子,放入室内阴凉处,并检查发芽情况,准备播种。
育苗
作床
为了防治病虫危害和提高土壤肥力,整地前每公顷地用硫酸亚铁粉末110kg、克百威75kg与腐熟农家肥7000kg混匀后,均匀撒在圃地上,然后进行翻耕作床,床高500px,床宽2750px,步道宽50~1500px,床长根据情况定。
春播
适时早播可提高出苗率,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进行床面条播或撒播,条播开沟5~200px宽,行距500px,播种量5g/左右,覆土厚度0.125px左右,播后镇压,并保持土壤湿润,有条件的可铺设遮阴网,产苗量330~400株/mz,一般出苗率可达60%~70%。
秋播
播种时间以10月上旬播种为宜,花楸播种前对种质情况进行测定,播前将种子放入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3h,或0.4%硫酸铜水溶液中消毒催芽处理,浸泡4h后捞出,控干水分,在床面上开沟条播,开沟深125px,行距500px,理论播种量5g/m左右,播后覆土50px,然后进行镇压,灌足冬水,地表覆盖遮荫网,以防鸟鼠危害。
栽培技术
浇水
水分状况对播种苗的生长至关重要,秋播育苗,如果到翌年4月下旬天还不下雨,土层干燥,就要进行浇水,保持床面湿润,到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齐,这时取掉遮阴网,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状况,适时浇水。春播育苗采取同样的管理方法。
松土除草
幼苗出齐后应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床面干净,土壤疏松,透水透气,促进苗木生长。尤其是7月份,苗木进入速生期,杂草较多,要及时清除。结合松土除草,可适当间苗,间去过密及病弱苗木,保证通风和光照。
施肥
采取量小次多的原则,在生长期内可追肥2~3次,每次每亩追施尿素或磷酸二铵25kg,选择雨后或灌水后进行追施,进入8月,应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0天1次,喷2次,促使苗木尽快木质化,以便增强越冬能力。花楸苗木木质化程度好,可不用防寒即可安全越冬;如果苗木木质化程度较差,则应覆土防寒越冬。
主要价值
树冠圆锥形,秋季叶片转变成猩红色,为美丽观赏树。木材供作器具、车辆及模型用,树皮可作染料,纤维供造纸原料。
水榆花楸树体高大,干直光滑,树冠圆锥状,叶形美观,秋叶先变黄后转红,果实累累,红黄相间,十分美观。宜群植于山岭形成风景林,也可作公园及庭院的风景树。
花楸的果实含有多种维生素,每克含胡萝卜素8毫克,维生素C 40—150毫克,此外还有糖和柠檬酸等,可食用,制果酱、果醋、果酒、果糕、果冻、果汁、蜜饯、或制成干粉。用于制作含维生素的巧克力和粮果馅。因此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
花楸的果实、种子、茎和皮都可入药。具有镇咳祛痰,健脾利水之功效,树皮制剂可治疗腹泄,浆果可提炼漱口药,可治疗咽喉痛的扁桃体炎,也可用于治疗坏血症。还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水肿等多种疾病。在药用方面也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花楸树材质坚硬细腻,也常被农民用来做镐把、锨把等农具。
嫩叶可食,叶或树皮可作农药,可杀稻螟、稻飞虱;果实(梓实)入药(含枸橼酸及对羟基苯甲酸0.1-0.4%;种子含脂肪油10%;叶含对羟基苯甲酸2%),有显著利尿作用,可作利尿剂,治肾脏病,肾气膀胱炎、肝硬化,腹水。根皮(梓白皮)亦可入药,消肿毒,外用煎洗治疥疮。本草纲目曰:梓白皮,苦寒无毒。
果实:甘、苦,平。茎、茎皮:苦,寒。健胃补虚。用于胃炎,维生素甲、丙缺乏症。茎、茎皮:清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哮喘,咳嗽。
通肺,镇咳,祛痰,健脾利水。有助于治慢性气管炎,肺结核,水肿。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还可能含甾体、香豆精、黄酮甙、强心甙、皂甙。
植物文化
民间传说
关于花楸树俄文名称的起源在北方沿海地区有这样的传说:从前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不讨人喜欢,她恶毒、任性而贪婪,名字也很难听—叫瓦西穆赫;小儿子是个善良可亲的孩子,父母非常疼爱地把他叫做罗曼努什卡。瓦西穆赫不喜欢自己的弟弟,就想法要把他除掉。有一天她把弟弟带到了腐烂的沼泽地,把他陷在了那里。但是她还是没能把罗曼努什卡完全杀死,在弟弟沉下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枝叶繁茂而讨人喜欢的树。从此以后,这种树在俄罗斯广泛地生长开来,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花楸树”,这种树所代表的美好、忠诚和善良的品质为人所赞赏。
诗歌
俄罗斯人非常喜爱花楸树,经常说:“从出生到衰老,花楸树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与我们分忧解愁,与我们欢乐歌唱。”在俄罗斯文化中,花楸树是祖国和大自然的化身。普希金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把花楸树和祖国的意象联系起来:“我渴望见到一番景象:/我喜欢沙丘,/小木屋前的花楸树,/小门和破残的篱笆。”而在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作中,花楸树象征着女性的命运,尤其也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红艳的果穗/把花楸树点燃/树叶飘落/我诞生。”
歌曲
花楸树是俄罗斯民间创作中深受喜爱的形象。可能因为花楸树的果实是苦涩的, 所以人们说到花楸树时总是用“苦涩”和“忧伤”这样的修饰语,在俄罗斯民族意识中,花楸树总以苗条、温柔的少女形象出现,而且常常是痛苦、忧伤和哭泣着的。在歌曲《别悲伤,花楸树》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别悲伤,花楸树,别难过,花楸树;夏天还会到来,你又能对年轻的像树微笑......”在歌曲《乌拉尔的花楸树》中唱道:“啊,茂密的花楸树,自花开满枝头,啊,可爱的花楸树啊,你为何悲伤?”
花楸树的忧郁形象在《纤细的花楸树》中表达得最为充分:
一棵纤弱的花楸,风吹左右摇晃,看她低垂着枝桠,垂在篱笆墙上。
就在道路那端,大河对岸的地方,有棵高大的橡树,也是孤独地生长。
花楸树多盼望, 移到橡树身旁;从此有个依靠,再不东摇西晃。
把我细嫩的树枝依偎在他身旁,和他浓密的树叶,日夜絮说衷肠。
农谚
花楸树花开,该播种亚麻。
花楸红艳艳,燕麦大丰收。
花楸花开好,亚麻长势好。
花楸花开迟,秋季将漫长。
花楸果成熟,黑麦不愁
林中花楸多——秋季将多雨;林中花楸少——秋季干燥。
花楸树果实大丰收——预示着漫长寒冷的冬季。
花楸树的果实可以食用和入药。俄罗斯人相信,牙痛的时候,可以取一根花楸树枝,切4小段,放在病牙上就可以止痛,但此后的几年之内都不能再吃花楸果了。用花楸树果制成的克瓦斯,可用作泻药,也可以用于消炎和退烧。
花语
花楸花语:美好、忠诚、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