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柳

水柳(Salix warburgii Seemen),是台湾原生种植物。
它可以长到15公尺高,是常见的湿地、绿化植物。它在春天长新芽,三到六月间会开淡绿色的花。果实成熟时带有棉絮,称为柳絮,每逢四到五月,柳絮纷飞时,就是种子成熟的时候。
分布於全岛低海拔山麓、溪岸或平地。
- 中文名 水柳
- 学名 Salix warburgii Seemen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小枝具棱,被柔毛。叶纸质,互生,线状长圆形或狭披针形,长6-20厘米,宽1.2-2.5厘米,顶端渐尖,具尖头,基部急狭或钝,全缘或具疏生腺齿,上面疏生柔毛或无毛,下面密生鳞片和柔毛;侧脉9-16对,网脉略明显;叶柄长5-15毫米;托叶钻状,长5-8毫米,脱落。雌雄异株,花序腋生,长5-10厘米;苞片近卵形,长1.5-2毫米,小苞片2枚,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单生于苞腋;雄花:花萼裂片3枚,长3-4毫米,被短柔毛,雄蕊众多,花丝合生成约10个雄蕊束,花药小,药室几分离;花梗长0.2毫米;雌花:萼片5枚,长圆形,顶端渐尖,长1-2毫米,被短柔毛;子房球形,密被紧贴的柔毛,花柱3枚,长4-7毫米,基部合生,柱头密生羽毛状突起。蒴果近球形。直径3-4毫米,被灰色短柔毛;种子近卵状,长约2毫米,外种皮肉质,干后淡黄色,具皱纹。花期3-5月,果期4-7月。
生长环境
趋流水植物;生于海拔20-1 000米河流两岸冲积地或沙砾滩或河岸灌木林中或溪流两岸石隙。
分布范围
产于台湾、海南、广西南部和西部、贵州南盘江沿岸、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四川 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沿岸。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是台湾原生种植物,分布於全岛低海拔山麓、溪岸或平地。模式标本采自台湾省。
栽培技术
1.插穗处理可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采集插穗, 从生长健壮的单株上,剪取木质化程度较高的1 年生枝条,剪去枝条两端,取中间粗度均匀部分,要求直径在0.8 厘米以上,插穗剪截长度为15~20 厘米,至少保留3~4 个芽,上端距芽1.0~1.5 厘米处平剪,下端斜剪,用塑料绳将插穗每50 根捆成1 捆。



2.插穗贮存春季插穗采集和处理后,采用沟藏法贮存,其贮存期间也是催芽的过程, 沟藏地点应选在苗圃地附近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宽1.0~1.5 米、深1.2 米的贮藏沟,长度根据插穗数量而定。贮藏插穗时,先在沟底铺一层5 厘米湿沙,将插穗按捆倒立放入沟底,沙子的湿度以能够握成团为宜,最上层插穗距地面20~30 厘米,最后覆土略高于地面。贮藏期间温度保持5℃左右,湿度适宜即可。
3.整地扦插前必须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镇压。要求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地平土碎。
4.土壤处理扦插前每米2 喷洒敌克松3 克和0.2%辛硫磷进行土壤消毒。
5.扦插扦插在大田或全光照喷雾床内进行,可采用1.5×3.0 米的畦插,株行距为15×35 厘米,南北走向,插穗由北向南斜插入土中,顶端与地面平行,插后即可灌水或喷水,扦插时要求土层温度稳定于10℃,前3 次灌水每次间隔10 天。
6.抹芽春季扦插后,在萌芽的过程中,去除苗木根茎多余萌芽,留取生长旺盛、健壮的1 个芽。苗期幼苗长到10 厘米时,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每7 天喷1 次,连喷2~3次。
主要价值
水柳种子披著柔毛随风飘扬,飞到那里就长到那里,常成为诗人写作的灵感。它的根皮、须根、树皮、树枝及叶子都可以入药,有治疗跌打损伤和皮肤病的功效。
医药
【傣药】哥孩:根治腹泻,腹痛,烫伤,口干咽燥,预防痢疾《傣医药》、《版纳傣药》。哥孩:根用于腹泻,腹痛,烫伤,口干咽燥,痢疾《傣药录》。哥孩(西傣):根治腹泻,腹痛,烫伤,口干咽燥,预防痢疾《滇药录》。哥埋还(西傣):根治腹泻,腹痛,口干咽燥;外用于烫伤《滇省志》。【哈尼药】帕耠:全草治肺炎,百日咳,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哈尼药》。【基诺药】咩帮:根治痔疮,淋病,膀胱炎,胆囊炎;鲜品外敷治跌打损伤《基诺药》。
根:苦,寒。清热利胆,消炎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黄疸,石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