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中毒解救的机制
氰化物中毒解救的机制是指氰离子在体内易与三价铁结合,在硫氰酸酶参与下再同硫结合成毒性很低的硫氰酸盐从尿排出。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和供硫剂的联合应用可达到解毒目的。
- 中文名称 氰化物中毒解救的机制
- 给予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 形成 高铁血红蛋白
- 特点 后者与游离的氰离子结合
作用机制
职业性氰化物中毒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引起的,生活性中毒以口服为主,口腔黏膜和胃肠道均能充分吸收。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在体内解离出的CN-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为主的多系统中毒症状。CN-与呼吸链的终端酶(细胞色素氧化酶aa3)中的Fe3+结合使酶丧失活性,导致细胞内呼吸中断,阻断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从根本上抑制三磷腺苷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胞内氧的利用;虽然线粒体的氧供应充足,但由于氧的摄取和利用障碍,使需氧代谢紊乱,无氧代谢增强,糖酵解发生,最终使乳酸生成增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异氰酸酯类、硫氰酸酯类物在体内不释放CN-,但具有直接抑制中枢和强烈的呼吸道刺激作用以及致敏作用。
解救机制
急性中毒时治疗:
1.使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物,如属口服中毒应立即用氧化剂溶液(5%硫代硫酸钠或0.02%高锰酸钾)洗胃,皮肤或眼污染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呼吸浅慢或停止者,立即给予呼吸兴奋剂或人工呼吸。
2.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放在手帕中压碎给患者吸入,直至静脉注射亚硝酸钠。
3.立即用亚硝酸钠(6~12mg/kg)入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注射,不少于10分钟,注意血压,一旦血压下降,应停药。
4.紧接着以相同速度注入50%硫代硫酸钠,必要时可在1小时后重复注射半量或全量。轻度中毒者单用此药即可。
5.4-二甲氨基苯酚(4-DMAP)和对氨基苯丙酮(PAPP)为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轻度中毒口服4-DMAP和PAPP各适量,中-重度中毒立即肌注4-DMAP,必要时1小时后重复半量。应用本品者严禁再用亚硝酸类药品,防止高铁血红蛋白生成过度(发绀症)。
6.钴类化合物:钴与CN-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形成稳定而低毒的氰-钴化合物从尿排除。常用1.5%依地酸二钴(葡萄糖液配制)20ml静脉注射或40%羟钴胺素10ml缓慢静脉注射(0.5ml/min)。
7.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