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氰乙酸乙酯

2022-07-05 15:38:07 百科资料

氰乙酸乙酯,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制药工业,染料工业。低浓度时实验动物有呼吸急促、流泪、嗜睡、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浓度稍高还可出现呼吸困难,侧卧,眼球突出;浓度高时出现极度呼吸困难,痉挛,死亡。可经皮吸收引起中毒死亡。另外,对于环境亦有一定危害。

  • 中文名 氰乙酸乙酯
  • 水溶性 微溶于水、碱液、氨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 别称 :丙二酸乙酯腈;氰基醋酸乙酯;氰基乙酸乙酯
  • 分子量 113.11
  • 闪点 110℃

简介

  国标编号 61646

  中文名称:氰乙酸乙酯

  中文同义词:丙二酸乙酯腈;氰基醋酸乙酯;氰基乙酸乙酯;氰乙酸乙脂;乙基氰乙酸酯;氰乙酸乙酯;乙烷深蓝醋酸盐;乙基醋酸睛

  英文名称:Ethyl cyanoacetate

  英文同义词:2-cyano-aceticacidethylester;Acetic acid,2-cyano-, ethyl ester;Aceticacid,cyano-,ethylester;Cyanacetate ethyle;cyanacetateethyle;Cyanessigester;cyanoacetated'ethyle;Cyanoacetic ester

  CAS号:105-56-6

  分子量:113.11

  EINECS号:203-309-0

  Mol文件:105-56-6.mol

物化性质

  分子式 C5H7NO2;NCCH2COOCH2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略带黄色液体,略有气味

  结构式分子量 113.12

氰乙酸乙酯

  蒸汽压 2.00kPa/99℃

  闪点:110℃

  熔点 -22.5℃

  沸点:206~208℃

  溶解性 微溶于水、碱液、氨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0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制备

  1.氯乙酸酯化氰化法将氯乙酸和乙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氯乙酸乙酯,经精制后的氯乙酸乙酯与氰化钠进行氰化反应,制得氰乙酸乙酯粗品,然后进行过滤,经常压蒸馏、减压精馏即得精品氰乙酸乙酯。

  2.氯乙酸氰化酯化法将氯乙酸用纯碱中和生成氯乙酸钠,再与氰化钠作用制得氰乙酸钠,然后用盐酸酸化得到氰乙酸,最后与乙醇酯化得到氰乙酸乙酯,经过滤、常压蒸馏、减压精馏得成品。3.氰乙酸酯化法将氰乙酸与乙醇进行酯化而得。

  3.其制备方法是将氰乙酸与乙醇作用而得。将氰乙酸、乙醇和催化剂硫酸加入反应器回流3h,降温至10℃,然后水洗、分层、干燥,在减压下蒸馏而得成品。

  NCCH2COOH+C2H5OH[H2SO4]→NCCH2COOC2H5+H2O

产品用途

  用作医药中间体,用于咖啡因和维生素B,也用于彩色胶片的油溶性成色剂和502胶粘剂的原料。

  该品是医药、染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体,用于合成酯类、酰胺类、酸类、腈类化合物。日本主要用作氰基丙烯酸酯类快干胶的中间体,用于汽车零件、家用电器组装件的粘接,另外还用于维生素B6、合成染料等领域。氰乙酸乙酯与甲氧基乙酰丙酮及氨水环合可制得5-氰基-6-羟基-4-甲氧甲基-2-甲基吡啶。经硝化、氯化、催化加氢可得3-氨基-5-氨甲基-4-甲氧甲基-2-甲基吡啶。再进一步重氮化、水解、成盐可得微生素B6。

  氰乙酸乙酯是制备丙二酸二乙酯的中间体,由此可以制备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作为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中间体,也是杀虫剂氟虫腈的中间体,还可以作医药维生素B的中间体。

注意事项

环境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400~3200mg/kg(大鼠经口);LC5055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出有毒的或易燃的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应急监测

  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氰化物)

实验监测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mg/m3

应急处理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禁止用水、泡沫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安全术语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7/39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风险术语

  R36/38Irritating to eyes and skin.

  刺激眼睛和皮肤。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Lo:400mg/kg;小鼠经腹膜腔LD50:500mg/kg; 兔子经皮下LDLo:1410mg/kg;豚鼠经皮下LD50:1115mg/kg; 两栖动物-蛙经皮下LDLo:4200mg/kg;

  2、属中等毒类。经皮肤吸收并引起皮肤炎症。使用时应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其蒸气。小鼠吸入LC50为550mg/m3。实验动物在低浓度时表现呼吸急促、流泪、嗜睡、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浓度较大时则呼吸极度困难,痉挛、挣扎跳跃之后死亡。

  3.急性毒性

  LD50:400~3200mg/kg(大鼠经口)

  LC50:550mg/m(大鼠吸入,2h)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 暂无资料

  2.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4.其他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26.90

  2、摩尔体积(m/mol):107.9

  3、等张比容(90.2K):264.1

  4、表面张力(dyne/cm):35.8

  5、极化率:10.66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4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3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50.1

  7.重原子数量:8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2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化学性质:氰基乙酸乙酯含有活性亚甲基,与溴作用生成溴代氰基乙酸乙酯。与氨作用生成氰基乙酰胺。与乙醇硫酸作用生成丙二酸二乙酯。酸性比苯酚弱。在酸、碱存在下能发生水解。此外,氰基乙酸乙酯能与甲醛、乙醛或其他醛、酮类发生缩聚反应。

  2.稳定性 稳定

  3.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酸、强碱

  4.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5.聚合危害 不聚合

  6.分解产物 氰化物

贮存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表征图谱

  氰乙酸乙酯质谱(MS)

氰乙酸乙酯质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