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非可燃性气体,有极刺激气味,比重大于空气 ,遇潮湿的空气产生白雾,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有强腐蚀性,能与多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
- 中文名 氯化氢
- 外文名 hydrochloric acid
- 技说明书编码 995
- GAS.NO 7647-01-0
- 分子式 HCl
简介
概述
氯化氢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盐酸为无色液体,将其装在瓶中,过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雾(由于盐酸有强挥发性,白雾是氯化氢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的盐酸小液滴),有刺鼻酸味。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它易溶于水,在0℃时,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氯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叫做氢氯酸,属于强酸,习惯上叫盐酸。主要用于制染料、香料、药物、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易挥发。
管制信息
盐酸(*)(腐蚀)(易制毒-3)(易制爆)

氯化氢
本品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名称
中文别名:氯化氢,水溶液为盐酸
化学式: HCl。
英文别名:Hydrochloric acid ,Muriatic acid,Hydrochloric acid
日文别名:塩酸,塩酸が
化学式
HCl
CAS号:7647-01-0
相对分子质量
36.435 初高中计算时取36.5
性状
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1:500),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在空气中

氯化氢
冒白雾,有刺激性气味,味酸。能与水和乙醇任意混溶,溶于苯。呈强酸性。能与许多金属和金属的氧化物起作用,能与碱中和,与磷、硫等非金属均无作用。相对密度(d154)1.20(39.11%)、1.15(29.57%)、1.10(20%)、1.05(10.17%)。半数致死浓度(大鼠,吸入) 0.3124%/h。有腐蚀性。
用途
1、配制标准溶液滴定碱性物质;
2、调节溶液的酸碱度;
3、水解淀粉和蛋白质等;
4、制备氯化物、胶、药品和染料;
5、有机合成催化剂、溶剂、腐蚀剂;
6、氯化氢气体的用途主要为制染料、香料、药物、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
7、制染料、香料、药物、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单晶硅片气相抛光,外延机座腐蚀。
安全措施
危险特性
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固定式氯化氢泄漏报警器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紧急措施
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往高处逃生,因为HCl的密度较大),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露: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及时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及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及时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中和。
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有毒,腐蚀性的不燃烧气体,窒息性的气味,对上呼吸道有强刺激,对眼、皮肤、黏膜有腐蚀。比重大于空气 ,遇潮湿的空气产生白烟,极易溶于水。液化瓶装气体,压力为其蒸气压 (41.7 kgf/cm2 @21.1°C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熔点(℃): -114.2
沸点(℃): -85.0
相对密度(水=1): 1.1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27
饱和蒸气压(kPa): 4225.6(20℃)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51.4
临界压力(MPa): 8.26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约500体积的HCl气体)
化学性质
氯化氢与水不反应但易溶于水,空气中常以盐酸烟雾的形式存在。浓盐酸因氯化氢蒸气而在空气中发烟。易溶于乙醇和醚,也能溶于其它多种有机物。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144.8℃,沸点-84.9℃,气体密度1.628克/升(0℃,1大气压下),临界温度51℃,临界压力82大气压;易溶于水,在25℃和1大气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503体积的氯化氢气体。干燥氯化氢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氯化氢中可燃烧,钠燃烧时发出亮黄色的火焰:
2Na+2HCl=2NaCl+H2↑
但锌、镁、铁等较活泼的金属以及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不能与干燥的氯化氢作用。干燥氯化氢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如氧气在加热时可把它氧化:
湿的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却相当活泼,能与上述金属及氧化物发生反应。工业上是用氢与氯在 250℃直接化合以制取氯化氢;它也是烃类氯化的副产品:
CnH2n+2+Cl2─→CnH2n+1Cl+HCl
实验室制法是用浓硫酸与氯化钠作用:
NaCl+H2SO4─→NaHSO4+HCl
NaHSO4+NaCl─→Na2SO4+HCl
氯化氢气体对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并能使牙齿患病。空气中可允许的氯化氢最高浓度为0.01毫克/升。氯化氢的水溶液称盐酸,最高浓度可达43.4%;实验室常用浓盐酸的浓度为38%,相对密度1.19。含氯化氢20.24%的水溶液在110℃沸腾时组成不变,是共沸混合物。盐酸是强酸,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还原性: MnO2+4HCl─→MnCl2+Cl2+2H2O盐酸在工业上是除硫酸以外的最重要的酸,用于制造金属氯化物、染料和多种化学药品;并用于镀锌、镀锡和搪瓷工业中;盐酸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强酸性,和碱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水,例如:

氯化氢
HCl + NaOH = NaCl + H2O
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K2CO3 + 2HCl = 2KCl+ CO2↑ + 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能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实验室常用Zn与HCl(或H2SO4)反应制取H2,不用金属活动顺序中Zn之前的是因为反应过于剧烈且放大量热。)
『金属活动顺序(由强到弱):Cs(铯)Rb(铷) K(钾)Ba(钡)Ca(钙)Na(钠)Li(锂)Mg(镁)Al(铝)Ti(钛)Mn(锰)Zn(锌)Cr(铬)Fe(铁)Cd(镉)Ni(镍)Sn(锡)Pb(铅)(H) Cu(铜) Hg(汞) Ag(银)Pt(铂)Au(金)』
Fe+2HCl=FeCl2+H2↑
Zn+ 2HCl =ZnCl2+ H2↑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MgO+2HCl=MgCl2+H2O
实验室常用盐酸于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CaCO3(石灰石或大理石最好)+2HCl=CaCl2+H2O+CO2↑(不用Na2CO3因为反应速率过快)
能用来制取弱酸
CH3COONa+HCl=CH3COOH+NaCl
也是人类胃酸的主要成分(浓度很低)。
提取方法
实验室制取氯化氢一般是用食盐和浓硫酸起反应,不加热或稍微加热,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

氯化氢仪器
NaCl+H2SO4→NaHSO4+HCl↑
在500℃到600℃的条件下,继续起反应而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钠。
NaHSO4+NaCl→Na2SO4+HCl↑
总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2NaCl+H2SO4→Na2SO4+2HCl↑
氯化氢的水溶液为盐酸(HCl)。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氯化氢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

氯化氢
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氯化氢局部作用引起的症状有结膜炎、角膜坏死、损伤皮肤和粘膜,导致具有剧烈疼痛感的烧伤。吸入后引起鼻炎、鼻中隔穿孔、牙糜烂、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导致头痛和心悸、有窒息感。咽下时,会刺激口腔、喉、食管及胃,引起流涎、恶心、呕吐、肠穿孔、寒战及发热、不安、休克、肾炎。长期接触低浓度氯化氢可使皮肤干燥并变土色,也可引起咳嗽、头痛、失眠、呼吸困难、心悸亢进、胃剧痛等情况。而慢性中毒者的最明显症状是牙齿表面变得粗糙、特别是门牙产生斑点。吸入氯化氢的患者应立即转移至通风良好的无污染区安置休息

氯化氢
并保持温暖舒适,并速求医诊治。眼部受刺激时马上用水充分冲洗后就医诊治。皮肤受刺激时速用水冲洗,再用肥皂洗净后涂氧化镁甘油软膏,或者用大量水冲洗后用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中和,然后再用净水冲洗。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遇水有强腐蚀性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烧,具强刺激性。
操作处置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
氯化氢
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工作时须穿戴胶手套、高腰胶靴、橡胶围裙、防护眼镜、供气面罩等,工作场所要充分通风,保持环境空气新鲜干燥。气体要用钢瓶贮装。气瓶须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外或强制通风的室内,要远离氧化物和火源。严防容器碰撞。要定期检漏,可用肥皂液或氨水探漏。干燥状态的氯化氢,对金属没有腐蚀性,可以使用钢、不锈钢等通用金属材料,但是,有水分时它腐蚀各种金属。金、白金、钽能耐潮湿氯化氢的腐蚀,耐盐酸镍基合金也有较好的耐蚀性。可以使用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化乙烯聚合体、聚氯乙烯、聚乙烯、酚醛树指、天然橡胶、石墨等。所有使用氯化氢的设备、管道、阀门等应在使用前烘烤抽真空,以保持其无水和密封状态。当装置暂时不用时.应把HCl放出来,并充入干燥的惰性气体。漏气时,用聚乙烯罩、尼龙软管等套泄漏部应.把气体导入水中吸收,再用消石灰中和。漏液时,要用大量水充分吸收。气体大量喷出时,从远处喷雾状水吸收。废水要用水吸收后,用苛性钠、碳酸氢钠、苏打灰、消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
中国MAC(mg/m3): 15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氯化氢
TLVTN: OSHA 5ppm,7.5[上限值]
TLVWN: ACGIH 5ppm,7.5mg/m3
监测方法: 硫氰酸汞比色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LC50:4600mg/m3,1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2022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 类不燃气体。
特性
HCL(hardware control language,硬件控制语言),编程语言,用来模拟计算机逻辑 。HCL具有一些硬件硬件描述语言的特性,允许用户描述布尔函数和字级选择操作。另一方面,它缺乏很多在真正的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硬件描述语言)中能找到的特性。例如,声明寄存器和其他存储元素的方法,循环和条件构造,模块定义和实例化的能力,以及位提取和插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