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2022-07-04 06:20:15 百科资料

《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是2011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邓荣森。

  • 书名 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 作者 邓荣森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年2月1日
  • 定价 58 元

内容简介

  《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第2版)》主要介绍氧化沟污水处理的理论及技术,分为理论篇,技术篇。

  《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第2版)》主要介绍氧化沟污水处理的理论及技术,理论篇主要包括理论基础、氧化沟生物处理原理、设计计算特点等,还特别介绍了氧化沟的供氧混合与推流的计算方法;技术篇主要包括氧化沟污水处理厂的工程设计及氧化沟设计计算例题、现行的各种氧化沟及特征、污泥的处理、氧化沟的建造、启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常见故障处理以及一些简便的工况判别方法等,最后举出氧化沟的典型工程实例,对氧化沟的技术经济指标给予了评估。《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第2版)》也涵盖了有关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以及氧化沟的除磷脱氮技术。《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第2版)》阐述突出重点、简明扼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供市政公用设备工程师、环境工程师、废水处理的管理者、相关工程的监理工程师以及设备制造厂商参考使用,还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使用。

  全书主体结构分理论和工程实践两大部分内容。篇章分配的重点如下。在第1章只做氧化沟技术发展概况介绍。第2章、第3章从基础理论说起,如相关的反应器理论、生物处理原理,特别突出氧化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与设计相关的动力学模式,对早期的国际知名专家的关于活性污泥法模型成果做了归纳分析,重点介绍了以Monod模式为基础、重点考虑污泥龄SRT的活性污泥法计算常用模式,谈及国际水质模型的前景内涵,氧化沟BOD、N、P去除和供氧量计算原理基础及工艺技术进展也在第3章中予以介绍。循环流动反应器是氧化沟的最基本特征,鉴别其流动合理性的流态分析方法,找出充分发挥作用的理论方法在第2章~第5章从不同角度谈到。第4章提出了氧化沟设计的关键之一--完成混合推流能量投入的计算依据,分析了国内外理论和实用计算方法,将充氧与混合推流纳为一体,剖析了充氧与混合推流协调关系的依据,这对氧化沟的设计建造与运行管理有益。第5章从诸多方面分析了氧化沟的技术特征,便于读者全面地认识氧化沟技术。第6章专门介绍氧化沟工艺设计的技术关键及相关方面,并详细列出国内外的计算例题供设计和管理工程师参考。在这一章中还提出计算依据,分析了国内外理论方法。氧化沟服从活性污泥法理论的一般规律,但也有其设计的特殊性,目前设计方法各异,若设计不当往往会给后来的运行管理带来诸多麻烦。第7章介绍氧化沟工艺设备。第8章介绍了氧化沟的各种变型工艺特点及设计关键。第9章介绍氧化沟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0章介绍氧化沟的建造及竣工验收,重点是土建基础处理、建造要点和关键等,这有助于设备和施工监理单位参考。在第11章、第12章介绍氧化沟的培菌启动方法和正常运行管理。氧化沟污水处理厂能否进入正常运行管理、发挥应有效益,与设计、建造及内外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由于故障时有发生,故列第13章专门介绍,重点介绍污泥膨胀。第14章是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第15章介绍氧化沟的技术经济评估及今后发展方向。

图书目录

  理论篇

  第1章 氧化沟技术的发展

  1.1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1.1.1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历史

  1.1.2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的由来

  1.2 氧化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发展

  1.2.1 氧化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2 氧化沟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1.3 氧化沟技术的应用

  1.3.1 氧化沟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1.3.2 氧化沟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1.4 氧化沟技术的展望

  第2章 反应器基础

  2.1 反应器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

  2.1.1 反应速率 理论篇

  第1章 氧化沟技术的发展

  1.1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1.1.1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历史

  1.1.2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的由来

  1.2 氧化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发展

  1.2.1 氧化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2 氧化沟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1.3 氧化沟技术的应用

  1.3.1 氧化沟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1.3.2 氧化沟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1.4 氧化沟技术的展望

  第2章 反应器基础

  2.1 反应器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

  2.1.1 反应速率

  212反应级数

  213反应级数的确定

  22酶促反应基础

  221米门方程

  222莫诺方程

  23物料衡算方程

  24停留时间函数及其测定

  25用示踪剂试验分析反应器的水力特性

  251示踪剂试验分析的原理

  252示踪剂类型

  253示踪剂试验的测定方法

  26污水处理中反应器类型

  261间歇式反应器

  262理想推流型反应器

  263理想完全混合反应器

  264弥散型反应器

  265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反应器

  第3章生物处理原理基础

  31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

  311细菌(真细菌)

  312真菌

  313原生动物

  314后生动物

  32微生物细胞原生质的经验分子式

  33污水处理中的特殊微生物

  34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基础

  341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342底物利用速率与微生物增殖速率

  35活性污泥法基本数学模型

  351建立模型的假设

  352埃肯菲尔德(Eckenfelder)模型

  353劳仑斯麦卡蒂(LawrenceMc

  Carty)模型

  354麦金尼(Mckinney)模型

  355三种活性污泥模式分析

  356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新进展

  357BOD去除的需氧量

  358最终出水BOD的计算

  359营养需要

  36生物脱氮原理

  361生物硝化过程和硝化动力学

  362生物反硝化过程和动力学

  363硝化需氧量

  364生物脱氮系统的总需氧量

  365碱度校核

  366生物脱氮系统

  367脱氮进展

  37生物除磷原理

  371生物除磷的意义

  372生物除磷原理

  373生物除磷系统

  374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因素

  375生物除磷的新发展

  38生物除磷脱氮间的矛盾关系及

  某些解决方法

  381泥龄

  382碳源

  383硝酸盐

  384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容量问题

  385释磷与吸磷的容量问题

  39典型的连续流生物脱氮除磷

  工艺介绍

  391Bardenpho工艺系列

  392UCT工艺

  393A/O工艺系列

  394A2/O工艺改进型工艺

  395氧化沟的脱氮除磷工艺

  第4章氧化沟的供氧与推流混合

  41传质理论

  411传质

  412平衡关系式

  42传氧模式

  43需氧量与供氧量的确定

  44氧化沟的推流混合

  441飞力公司的计算方法

  442丹麦LJM公司的计算方法

  443推流器设计注意事项技术篇

  第5章氧化沟的技术特征

  51氧化沟的反应器特征

  511传统氧化沟及其基本特征

  512Orbal氧化沟基本特征

  513Carrousel氧化沟基本特征

  514OCO氧化沟工艺特征

  515一体化氧化沟

  52氧化沟生化反应动力学特征

  53氧化沟的水力学特征

  531氧化沟的水力学流态特征

  532氧化沟的流场分布特征

  533一体化氧化沟的三维流场模拟与

  分析

  54氧化沟处理工艺的特点

  第6章氧化沟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61工程设计依据

  62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依据

  63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64氧化沟工艺的设计导则

  641氧化沟容积设计

  642需氧量及氧化沟的阻力水头损失

  的设计计算

  643沉淀池设计

  65各种氧化沟技术的设计计算

  651延时曝气型氧化沟设计计算

  652高负荷氧化沟

  653一体化氧化沟设计计算

  654Carrousel 2000氧化沟设计计算

  655Orbal氧化沟设计计算

  第7章氧化沟的曝气和混合推动设备

  71概述

  72曝气设备

  721水平轴曝气机

  722垂直轴表面曝气机

  723自吸螺旋曝气机

  724射流曝气机

  725导管式曝气机(DTA)

  726混合曝气系统

  73水下推进设备

  74其他专用设备

  75氧化沟曝气设备选型及设计关键

  第8章氧化沟的各种变型工艺特点及设计

  关键

  81帕斯维尔(Pasveer)氧化沟

  811Pasveer氧化沟发展

  812Pasveer氧化沟的特征

  82Carrousel氧化沟

  821Carrousel氧化沟的发展和技术

  特点

  822Carrousel氧化沟的工艺演变

  83奥贝尔(Orbal)氧化沟

  831Orbal氧化沟发展

  832Orbal氧化沟的特征

  833Orbal氧化沟的脱氮功能

  834Orbal氧化沟的基本特点

  84DE型氧化沟

  841DE型氧化沟特征

  842DE型氧化沟脱氮

  843DE型氧化沟生物除磷过程

  85T型氧化沟

  851基本特征

  852三沟式氧化沟转刷的布置

  853工艺运行方式

  86一体化氧化沟

  861一体化氧化沟的发展和技术

  特点

  862一体化氧化沟的不同类型

  87其他环形反应器

  871合建式三环工艺(CTCT工艺)

  872逆流曝气工艺

  88几种环形反应器的比较

  第9章氧化沟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

  应用

  91概况

  92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讨论

  921概述

  922可生化性的实质

  923判断能否进行生物处理的方法

  93实例

  931混凝沉淀、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

  理化纤废水

  932Carrousel氧化沟处理麦草浆中段

  废水

  933Orbal氧化沟在炼油污水处理上

  的应用

  934水解接触氧化合建式氧化沟工

  艺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

  935氧化沟处理酿酒废水

  第10章氧化沟的建造

  101氧化沟的土建施工

  1011抗浮处理

  1012软基处理

  1013防渗处理

  1014预留、预埋件及设备安装要求

  102氧化沟的设备安装

  103氧化沟的池型

  104氧化沟的有效水深和沟宽

  105导流墙和挡流板

  106曝气器的位置

  107进出水口

  108放空管和半放空管

  109伸缩缝

  1010走道板

  1011工程验收

  1012联动试车

  第11章培菌及调试

  111培菌

  112运行调试

  113测试项目

  114水样采集和处理

  第12章氧化沟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

  121概述

  122氧化沟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运

  行管理

  1221格栅

  1222沉砂池

  1223初沉池

  1224氧化沟曝气池

  1225二沉池

  1226浓缩池

  123氧化沟系统的运行调度

  124氧化沟系统的主要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25氧化沟系统运行状况的简易评价方法

  126城市排水系统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

  第13章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31污泥膨胀

  1311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1312控制污泥膨胀的选择器工艺

  1313控制污泥膨胀的其他方法

  132污泥上浮

  133活性污泥法形成大量泡沫

  134水质水量波动

  135混合搅拌流动不畅

  136设备发热

  137脱氮效果不好

  138除磷效果不佳

  139难降解物质的处理措施

  第14章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工程实例

  141国内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工程实例

  1411莱阳市污水处理工程

  1412西安市北石桥DE型氧化沟污水处理厂

  1413邯郸市东三沟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厂

  1414四川新都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工程

  142国外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工程实例

  1421GOTHA STP带有同时硝化

  反硝化的污水厂

  1422Faaborg污水处理厂

  1423Ringe污水处理厂

  1424Lillered污水处理厂

  1425德国化工巨头BASF的污水处理设施

  第15章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经济评估

  151氧化沟的技术经济评估

  1511国内部分污水处理厂经济指标比较

  1512氧化沟工艺在国外的评价

  152不同工艺经济技术指标的定性分析

  153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的

  方向附录

  附录1氧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

  附录2水温和饱和蒸汽压力的关系

  附录3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附录4常用标准与法规

  参考文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