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气密性

2022-07-01 06:48:02 百科资料

气密性,指化学实验仪器的气体密封性能。

  • 中文名 气密性
  • 出处 实验室检验装置的气体密封性能
  • 目的 检验装置是否泄漏现象
  • 作用 防止实验时有毒气体泄漏
  • 方法 微热法、液差法、液封法

释义

  气密性试验主要是检验容器的各联接部位是否有泄漏现象。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压力容器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气密性试验:

  (1)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对设计要求作气压试验的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可与气压试验同时进行,试验压力应为气压试验的压力。

  (2)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成的压力容器,其试验用气体的温度应不低于5℃,其它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按设计图样规定。

  (3)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清洁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4)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安全附件应安装齐全。

  (5)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10分钟,然后降至设计压力,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涂刷肥皂水进行检查,以无泄漏为合格。如有泄漏,修补后重新进行液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与气压试验是不一样的。首先,它们的目的不同,气密性试验是检验压力容器的严密性,气压试验是检验压力容器的耐压强度。其次试验压力不同,气密性试验压力为容器的设计压力,气压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

气密性的检验

微热法

  (1)将导管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捂热试管,导管口会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2)松开手后,水又会回升到导管中,这样说明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液差法

  适用于启普发生器

  (1)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的液面;

  (2)静置片刻,液面不变,证明气密性良好。

液封法

  关闭分液漏斗上的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加水至浸没下端管口,若漏斗颈出现稳定的高度水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

  一、检查装置气密性原理:

  尽管实验装置各不相同,但对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不外乎两种:一是利用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的原理;二是利用温度一定,一定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力一定的原理。

  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

  不同的装置,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气密性的检查,常见的方法有: (1) 加热法操作:装导管口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或烧瓶(或用酒精灯微热),使试管或烧瓶内温度升高少许,若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或移开酒精灯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适用范围:气体发生装置未与大气直接相通,容器容积较大的装置,或室温与手温度接近时;(若制取气体不需加热,不必用此法)。如实验室制取O2,SO2,NH3,C2H4

  等。

  (2)液面差法:

  操作:先塞紧橡皮塞,关闭止水夹,从漏斗口加水至淹没漏斗下端端口,且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容器内液面,关闭止水夹,停止加水一段时间后,如果漏斗与容器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不漏气。此操作利用加水使气体体积缩小,容器内气压增大 (高于大气压),从而在漏斗颈部形成一段内外水柱差的原因。

  适用范围:气体发生装置直接与大气相通,或不能加热的装置,宜采用此法。

  (3)增大或减小装置内气体体积

  操作:打开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内加水,直到浸没漏斗下端;用洗耳球通过导管向试管内鼓入空气,使水进入漏斗下端导管形成一段液柱,关闭止水夹,若液柱下降,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加热液封法:打开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内加水直到浸没漏斗下端;关闭止水夹,用酒精灯微热试管,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液面上升形成液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