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氐人

2022-07-01 01:34:20 百科资料

古族名。周秦时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三省相邻地带。从事畜牧业和农业。部落支系繁多,有青氐、白氐、蚺氐和巴氐、白马氐、阴平氐等。 常与羌并称混用 。自称"盍稚","氐"为它族对其之称。

  • 中文名称 氐人
  • 分布 甘肃、陕西、四川三省相邻地带
  • 支系 青氐、白氐、蚺氐和巴氐、白马氐
  • 从事职业 从事畜牧业和农业
  • 种族起源 一说氐、羌同源而异流

氐人

  dī rén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攻武都,迁部分氐人至陕西汉中。 次年破张鲁,又徒汉中氐人至略阳(今甘肃天水)。两晋、十六国时,氐人曾建立"仇池"、"前秦"、"后凉"政权。魏晋以后氐人在与汉族的频繁接触中,转习农耕。在唐朝时代,一部分氐族人与吐蕃人相融合,而其余氐族则与汉族、羌族或其他民族相融合。

名称与族源

  氐族自称"盍稚","氐"为它族对其之称。魏晋以降,逐渐成为氐人自称。似与分布在秦陇、巴蜀之间峻岅相接的地势有关。如陇阺等。由于氐与羌相邻,先秦时期乃视之为氐地之羌,又觉与羌有别,因称之为氐羌,或单称氐。孔晁在《逸周书·王会篇》"氐羌以鸾鸟"的注中就提到:"氐羌,氐地羌,羌不同,故谓之氐羌,今渭之氐矣。"氐,乃由地名而转为族名。其部落众多,因地而异,有巴氐、白马氐、清水氐、略阳氐、临渭氐、沮水氐、氐、隃麋(糜)氐等。又以服色而名之为青氐、白氐、蚺氐(一说即赤氐)等。

  关于氐族的起源,主要有两说:一说氐、羌同源而异流;另一说氐、羌虽自古关系密切,然而从来都是两个不同民族。 第一说认为,殷和西周,氐族尚未从羌族中分化出来。《尚书牧誓》提及商末期周率"蜀、羌、髳、微、卢、彭、濮人"伐商,有羌无氐。殷周甲骨卜辞中,虽已出现氐字,如在武丁时的卜辞"雀取氐马羌"、"牧氐羌"、"氐羌刍五十",等等,非族称。春秋战国时开始以氐作为族称,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灵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据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注:"互人国即《海内南经》氐人国。氐、互一字盖以形近而讹,以俗'氐'正作'互'字也。"说明春秋战国时已有"氐人"存在。但在先秦史籍中往往氐羌连用或并称。如《诗经·商颂·殷武》云:"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逸周书·王会篇》曰:"氐羌以鸾鸟";《竹书纪年》提及:成汤十九年"氐羌来宾",武丁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氐羌来宾"等。 由于羌先见于记载,氐羌又往往连用或混用,如白马氐,又称白马羌等。或云氐族是汉化了的羌人。氐族最终形成单一的民族,是由于有些羌人部落从高原迁于河谷,由游牧转向农耕,并在与周围汉族日益频繁的接触中,受汉族先进经济与文化的影响,使其语言、经济、文化发生变化所致。 第二说认为,氐、羌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民族。由于古代氐与羌都是西戎,居住在西方,境地相邻,且多错居杂处,关系十分密切。但从羌、氐的原始分布、经济生活、服饰习惯等方面看,两者差别很大,氐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心理状态,与羌不同,故自古就是两个独立的民族。 氐族先人究竟来自何方,鱼豢《魏略·西戎传》称氐人"乃昔所谓西戎在于街、冀、獂道者"。街、冀、獂道均属天水郡,街,即街泉县、治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冀县,治今甘肃甘谷县东;獂道县,治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鱼豢所云氐先人为街、冀、獂道地区诸戎,正与氐族的传统地区相符。上述诸戎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史记·秦本纪》载前361年(秦孝公元年)秦孝公西斩戎之獂王事,獂王疑即是氐王。可知街、冀、獂道之戎,似为氐族源流之一。

  另外,或认为,氐与古老的三苗有渊源关系。三苗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集团,由于华夏集团向南扩张,三苗不得不向西向南迁徙。一支沿汉水向西北迁徙,即《舜典》提及的"窜三亩于三危",迁徙到渭水上游和岷山以北的地区,亦即后来氐族的原始分布中心。

  综上所述,氐族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籍中。其来源可能与三苗及街、冀、獂道之戎有关。同时,由于与羌族相邻,又杂居共处,也吸收一些羌族成分。汉魏后,氐族已形成一个较强大的人们共同体。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