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脚鵟

毛脚鵟(学名:Buteo lagopus):又名雪白豹、毛足鵟 ,因丰厚的羽毛覆盖脚趾而得名,是罕见的冬候鸟及候鸟。体重650-1100克。似普通鵟。上体呈暗褐色,下背和肩部常缀近白色的不规则横带。尾部覆羽常有白色横斑,圆而不分叉,与鸢形成明显差别。
毛脚鵟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靠近北极地区,是较为耐寒的苔原针叶林鸟类。主要以田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和小型鸟类为食,也捕食野兔、雉鸡、石鸡等较大的动物雌鸟及幼鸟。分布于全北界。主要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越冬在日本、土耳其、原苏联南部和美国东部。
- 中文名 毛脚鵟
- 分布区域 北极苔原区及中国东北三省,新疆,云南,山东,江苏,福建,陕西
- 体 重 650-1100克
- 繁殖期 5月末至8月初
- 别 称 雪白豹、毛足鵟
形态特征
毛脚鵟是中型猛禽。前额、头顶直到后枕均为乳白色或白色,缀黑褐色羽干纹。上体呈褐色或暗褐色,羽缘淡色,翅上覆羽褐色沾棕具棕白色羽缘。外侧5枚中级飞羽端部轩褐色,外翈银灰色,基部白色,其余飞羽灰褐色。具暗褐色横斑,腰暗褐色;下背和肩部常缀近白色的不规则横带。尾部覆羽常有白色横斑,圆而不分叉,与鸢形成明显差别。尾羽洁白,末端具有黑褐色宽斑。翼角具黑斑,头色浅。有些浅色型普通鵟的尾也色浅,但翼下色也浅。

毛脚鵟的深色两翼与浅色尾成较强对比。初级飞羽基部较普通鵟为白,与黑色翼角斑成对比。毛脚鵟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靠近北极地区,是较为耐寒的苔原针叶林鸟类,因此具有丰厚的羽毛覆盖脚趾。
雌鸟及幼鸟的浅色头与深色胸成对比。幼鸟飞行时翼下黑色后缘较少。成年雄鸟头部色深,胸色浅。颏部为棕白色,并有黑褐色羽干纹。喉部和胸部为黄褐色,具有轴纹和大块轴斑。腹部为暗褐色,下体其余部分为白色。跗骨被羽。
虹膜黄褐色;嘴深灰色,蜡膜、脚和趾黄色;爪角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650-925g,♀800-1100g;体长♂510-539mm,♀542-604mm;嘴峰♂20-23mm,♀22-25mm;翅♂397-427mm,♀410-450mm;尾♂220-256mm,♀270-290mm;跗蹠♂63-68mm,♀68-69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欧亚大陆极北地区苔原和苔原森林地带,是一种耐寒的苔原泰加针叶林鸟类。冬季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林缘地带、稀疏的针阔混交林和原野、耕地等开阔地带,并常和普通鵟一起活动。秋冬季节则多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

生活习性
毛脚鵟属于迁徙性鸟类。多单独活动,多在开阔的原野和农田地上空翱翔,比普通鵟更常徘徊飞行。飞行时似大型鹞类。活动主要在白天。性机警,视觉敏锐。善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成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成‘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有时亦长时间的站立在电柱或树梢上,窥视地面上猎物的活动。

主要以田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和小型鸟类为食,也捕食野兔、雉鸡、石鸡等较大的动物,捕食方式除在开阔地低空飞翔盘旋觅找和捕猎食物外,也通过埋伏在地上或站在电线竿和树上等待,当猎物到来时再突然出击的方式。叫声似普通鵟,但更强而有力。
分布范围
世界
原产地: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墨西哥、摩尔多瓦、蒙古、黑山、荷兰、挪威、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中国(台湾)、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克兰、英国、美国(佐治亚州)、乌兹别克斯坦。


游荡:百慕大、塞浦路斯、法罗群岛、冰岛、爱尔兰、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突尼斯。
产地不确定:阿富汗。
中国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西北部的新疆,西南部的云南,以及东部的山东、江苏、福建等省区。
繁殖方式
毛脚鵟繁殖期为5月末至8月初。通常营巢于苔原河流或森林河流两岸悬崖峭壁上,或者干涸的河岸悬崖上和潮湿苔原地上,有时也见在树上营巢。通常在5月末雪还未完全融化时即开始筑巢,巢的结构相当庞大,呈盘状,主要由枯枝和干草构成,每窝产卵通常3-4枚,在鼠类等食物丰富的年代有时多至7枚,在食物贫乏的年代通常为2-3枚。卵的颜色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被有褐色或灰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的大小为48-59mm×40.5-46.5mm。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有时雄鸟也参与孵卵活动。孵化期为28-31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到35天左右体羽已经基本长成,但一直到41-45天左右才离巢出飞,开始独自觅食。

亚种分化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毛脚鵟堪察加亚种 | Buteo lagopus kamtschatkensis | Dementiev, 1931 |
2. | 毛脚鵟指名亚种 | Buteo agopus lagopus | Pontoppidan, 1763 |
3. | 毛脚鵟西伯利亚亚种 | Buteo lagopus menzbieri | Dementiev, 1951 |
4. | 毛脚鵟北美亚种 | Buteo lagopus sanctijohannis | Gmelin, 1788 |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