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方

毕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生活在章莪山 。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毕方形状像鹤,只有一只脚,青色的羽毛之上有红色的斑纹,长着白色的嘴巴 。
- 中文名称 毕方
- 外文名称 bì fāng
- 别名 毕方鸟、火鸦
- 神话体系 中国神话
- 形象特征 状如鹤,一足,赤文,白喙
历史渊源
先秦时期,《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山中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鹤,只有一只脚,青色的羽毛之上有红色的斑纹,长着白色的嘴巴,这种鸟名叫毕方,它鸣叫起来就好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大片的野火。 )
《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毕方鸟在它的东面,在青水的西面,这种鸟长着一副人的面孔却是一只脚。另一种说法认为毕方鸟在二八神人的东面。)
战国时期,《韩非子·十过》记载:"昔者黄帝会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 。"
西汉,《淮南子·泛论训》记载:"木生毕方"。注日:"毕方,木之精也,状如鸟,不食五谷。"
东汉,《东京赋》:"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 。"
唐代元和七年(812年),永州地区火灾频发,当时人们见到有很多独足怪鸟聚在大殿上 。
北宋,《太平广记》引《尚书故实》云:"汉武帝时,尝有独足鹤,人皆不知,以为怪异。东方朔奏日:"此《山海经》所谓毕方鸟也"。验之果是,因敕廷臣皆习山海经 。(汉武帝时期,来访国家曾经献独足鹤作为贡品,满朝官员都不认识,只有东方朔知道它是《山海经》里所记载的毕方。于是一时间,满朝皆学习《山海经》 )
明代,《骈雅》记载:"毕方,兆火鸟也。"《封神演义》第六十四回描写: "且说罗宣将万鸦壶开了,万只火鸦飞腾入城,口内喷火,翅上生烟 。"
文化特色
- 攘灾作品
古代文人认为火灾是毕方所为,撰《逐毕方文》之类的文章以攘灾 。
- 毕鸟宿
毕方,有人认为是"神话世界"中"二十八宿"里的"毕鸟宿"。有关毕鸟星宿,即毕月鸟,民间传说即毕方鸟。毕宿:星官名。亦称'天浊'。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第五宿 。
- 图腾
从《淮南子》《玄中记》《述异记》等摘录的资料看,毕方与木神之间是一种从图腾崇拜至神灵崇拜的转变过程之追述。毕方氏族、部族的鸟图腾崇拜,主要反映原始社会时期毕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至毕方为木神(木精)之神灵崇拜时,反映的可能是奴隶社会末期毕人的状况 。
艺术形象
- 影视形象
与毕方有关的影视作品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 游戏形象
与毕方有关的游戏作品有:《幻想三国志5》《洛克王国》《枪神纪》《山海镜花》《方舟指令》 《红色警戒3》的《日冕》mod。
关系说明
- 护车神鸟
黄帝在西泰山上召集各方鬼神开大会,毕方是给黄帝护车的神鸟 。
史料索引
作者和时代 | 书籍 |
---|---|
作者不详(先秦时期) | 《山海经·西山经》《山海经·海外南经》 |
刘安(西汉) | 《淮南子·泛论训》 |
张衡(东汉) | 《东京赋》 |
韩非及后人(战国时期) | 《韩非子·十过》 |
朱谋㙔(明朝) | 《骈雅》 |
形象评价
毕方形象的出现表达了原始人类对火的恐惧与向往 。(石赟《中华民俗全知道》评)
则毕方者,生于竹木之火,犹俗之所谓"火老鸦" 。(袁珂评)
"毕方"之"毕"的由来,当排出"结束"和"姓氏"的含义。是人们视火为神--"毕月鸟"的由来 。(邓和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