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有三仁
2022-07-01 18:44:37 百科资料
出处:《论语·微子》
原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论语·微子》中称赞微子、箕子、比干为殷商时代的三个"仁"人。
微子,名启,是殷纣王的同母兄弟;箕子,名胥馀,曾任殷代的太师,他和比干均是殷纣王的叔父。
- 中文名 殷有三仁
- 出处 《论语·微子》
- 意义 称赞微子、箕子、比干
- 提出 孔子
殷纣王虽能文能武,但不守"先王之道",不敬鬼神,是我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其暴虐统治使之大失民心。他的暴虐行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从"(《史记·殷本纪》);一是"重刑辟,有炮烙之法",诛杀忠臣,包括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囚箕子(《史记·殷本纪》)
殷纣"淫乱不止",而殷的西方,周人势力发展,将不利于商。微子便去劝说纣王,纣不听,微子想到终有一天会亡国,就离开了纣王,逃到民间隐藏起来。比干说:"作大臣的人,不能不冒死劝谏国君。"于是态度强硬地劝谏纣。纣王发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孔穴。"便利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来观看。箕子害怕假装颠狂,扮成奴隶,纣还是把他关押了起来。
孔子有感于微子、箕子、比干三人至诚恻怛之行,赞叹说:"殷有三仁焉。""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