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姓

死姓即姓氏的一种,据学者讲,"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人数呈减少趋势。
- 中文名称 死
- 读音 sǐ
- 注音 ㄙˇ
- 来源 北朝鲜卑族ࠒ�氏
- 分布地区 西北
姓氏来源
死[死,读音作sǐ(ㄙˇ)]
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ҁ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拓拔部中有ҁ(Ѿ)、自、独、膊四个氏族部落,其部族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后汉化分称ҁ氏(Ѿ氏)、自氏、独氏、膊氏,并世代沿传至今。在古代,"ҁ(Ѿ)"字就是"死"的古体字,因此,ҁ氏(Ѿ氏)就是死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年~496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今河南洛阳)入主中原之后,ҁ氏(死氏)与大多数鲜卑民族一样,皆逐渐融入汉族。
隋、唐以后,有ҁ氏(Ѿ氏、死氏)族人嫌其姓氏用字不雅,遂改为谐音的思氏、肆氏、扭氏、亖氏等,但原本的Ѿ氏(Ѿ氏、死氏)仍世代相传至今。其后,肆氏、扭氏、亖氏皆简化为四氏,世代沿传至今。
迁徙分布
死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鲜卑族姓氏,隋、唐时期即已经汉化,族人皆融入汉族,但人口数量非常稀少。在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中,死氏在"难氏(读去声)"、"山(yà,也念shān,同为姓氏)氏"等三小姓中名列在倒数第二位,人口总数在千人左右,仅在今河南省的洛阳市、开封市,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等地区有零星分布。不过,死氏人口稀少。
郡望堂号
郡望
平城郡: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的都城。
代北郡:即古代代北地区,泛指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以后代州以北的广大地区,即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以西、山西省外长城以南、忻州市原平县、定襄县、代县、五台山市东北一带,包括河套地区东南部。
洛阳府:亦称洛阳郡。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始置洛阳县,县城以设在在洛水之阳(北岸)而名,当时属于三川郡。西汉时期,洛阳开始成为河南郡治。东汉时期建为都城。三国时期的曹魏国及后来的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两朝,洛阳郡的辖境曾一度抵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大唐王朝的大周皇帝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由于新莽、唐朝、五代后唐、后粱、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故而历史上多称洛阳为"九朝古都"。
堂号
平城堂:以望立堂,亦称大同堂。
代北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