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天心正岩茶叶科学研究所
武夷山市天心正岩茶叶科学研究所(武夷山市天心正岩茶叶有限公司)专业研究、生产和销售产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区"三坑两涧"内的正岩大红袍、老枞水仙、肉桂、水仙、奇兰、四大名枞等岩茶。兼营产于桐木关庙湾村的金骏眉、银骏眉、正山小种等红茶。企业已获准使用原产地标志,通过QS生产许可认证。
- 中文名称 武夷山市天心正岩茶叶科学研究所
- 生产茶叶 大红袍、老枞水仙、肉桂等岩茶
- 创建时间 2004年
- 服务类型 种植、生产、加工、销售
- 类型 组织企业
百科名片
天心正岩创立于2004年,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天心正岩承袭天心永乐禅寺"禅茶一味"与赐封"大红袍"为万茶之尊的传统,立足武夷、研习茶经、广纳贤才,带着弘扬正岩国饮的理想,建立有机茶园基地,实施武夷山茶正宗生产、品牌运营战略。
品牌起源、释义与高度
天心
天心永乐禅寺,深藏于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刹。初建时称为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坐落于武夷山方圆120里的景区范围中心,故名。
【1385年】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在赶考路上中暑,被天心寺僧以茶入药治疗,得救后中状元。为报佛恩,状元以红袍披茶树。始有"大红袍"之名。

【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明成祖敕封天心永乐禅寺,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大红袍"遂为万茶之尊,名扬天下。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天心僧人完成"大红袍"摩崖石刻。
【2006年】 "大红袍"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 在首届武夷山国际禅茶(大红袍)文化节上,举行"大红袍祖庭"揭碑仪式
正岩
正岩(紫色砂砾岩):以著名的"三坑两涧--慧苑坑、大坑口、牛栏坑、流香涧、悟源涧"为代表,还有慧苑岩、天心岩、马头岩、竹窠、九龙窠、燕子窠、三仰峰、水帘洞等。土壤含砂砾量较多,达24.83~29.47%,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且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流,周围植被条件好,形成独特的正岩茶的"茶土",土层厚,富钾、锰,土壤酸度适中,土壤多砾质土壤。
品牌形成
1,武夷岩茶文化传承的载体与形态--红袍。

2,大红袍母树。
3,醇厚的文化。
4,传说。
5,御赐的荣耀。
6,正宗的保证--"正"印。
7,极致的一品好茶。
释义
天心正岩传达的是:大红袍的身世,大红袍的历史传奇和至高无上的皇家地位。

天心正岩的品牌基因:大红袍传奇+皇家血统+正宗岩茶。
天心正岩标志:红袍,中间"正"印。
红袍袖为"一"字,"正"印和两个下摆组成"品"字。为"一品"好茶。
字体为印鉴风格,篆书为原型,加入建筑风,古字架构上做现代笔法。
天心正岩--大红袍专家。
底部为:八宝平水。
品牌高度
武夷山市天心正岩茶叶有限公司视品质为企业的命脉,坚持走纯正、高雅的大红袍路线,专注于文化、品质、服务的一体化经营,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占据国内高端茗茶市场。加盟商通过加盟天心正岩特许经营体系,即可获得品牌形象支持。

科学成果
1,竹炭武夷岩茶技术:在茶叶栽培种施用高效植物碳肥来改良土壤、消除化学污染,利用竹酢液等纯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系列植物碳科研成果,以提高岩茶的产量、质量,使茶叶达到有机茶的品质。加工制作仍使用武夷岩茶传统工艺,使岩茶口味更纯正更有机。

2,高γ-氨基丁酸武夷岩茶:γ-氨基丁酸(GABA)是有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能够改善脑机能,延长记忆力,改善视觉和肝肾功能。具有镇静神经,抗焦虑。对调节激素分泌,改善更年期综合症,降血压等有显著功效。天心正岩茶叶科学研究所研发生产出来的武夷岩茶γ-氨基丁酸含量达70/100g,比传统工艺生产的岩茶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一倍多,但依然保持武夷岩茶原有风格和滋味。
高γ-氨基丁酸武夷岩茶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采摘茶树鲜叶,待萎凋后做青;②无氧处理;③好气处理,无氧处理,反复操作,控制无氧处理和好气处理总时间为10~15小时;④杀青、初揉、揉捻、烘干后,得到毛茶。本发明旨在公开一种高γ-氨基丁酸武夷岩茶加工方法,在原有加工方法基础上增加了无氧处理和好气处理步骤,使茶产品的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了一倍以上。本发明加工的高γ-氨基丁酸武夷岩茶强化了茶的保健功效,提升了武夷岩茶的品质和附加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企业荣誉
·QS生产许可认证。

·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
·茶产业优秀品牌。
·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
·有机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