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欺世盗名

2022-07-11 12:46:24 百科资料

欺世盗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ī shì dào míng,意思是欺骗世人,窃取名誉。出自《荀子·不苟》。

  • 中文名称 欺世盗名
  • 拼音 qī shì dào míng
  • 近义词 盗名欺世、欺世惑众
  • 反义词 名副其实
  • 出处 《荀子·不苟》

成语辨析

  【近义词】盗名欺世、欺世惑众

  【反义词】名副其实

成语出处

  《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欺骗世人。

  示例

  1、《宋史·郑丙传》: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

  2、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欺世盗名。

  3、清 谭嗣同 《仁学》:"是以奸猾桀黠之资,凭借高位,尊齿重望,阴行豪强兼并之术,以之欺世盗名焉。"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不苟》,上面有这样一段话:"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荀子,名况,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荀子》中,曾尖锐地对欺世盗名的行径作过批判。荀况举例说,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因劝谏卫灵公不成, 就嘱咐儿子自己死后不要入殓,以此劝谏卫灵公重用遽伯玉,罢免弥子瑕…… 荀况又举例说,战国时齐国的田仲既不肯接受高官厚禄的哥哥的帮助,也不愿 去做官,宁肯去种菜。荀况在著作中认为,史鱼和田仲都是用欺骗手段"盗名于暗世者也"(在动乱之世道窃取虚名的人),他们是最大的危害。成语"欺世盗名"即由此而来。指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