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欸乃

2022-07-08 19:56:39 百科资料

欸乃(ǎinǎi)是指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出于唐元结 《欸乃曲》。

  • 中文名称 欸乃
  • 拼音 ǎinǎi(古音当读做ǎoǎi)
  • 释义 象声词。摇橹声
  • 出处 唐 元结 《欸乃曲》

基本释义

  1.象声词。摇橹声。 唐 元结 《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题注:"棹舡之声。" 唐 柳宗元 《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清 黄遵宪 《夜宿潮州城下》诗:"橹声催欸乃,既有晓行船。"

  2.象声词。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 宋 陆游 《南定楼遇急雨》诗:"人语朱离逢 峒獠 ,棹歌欸乃下 吴 舟。"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橹咿哑。"

  3.象声词。泛指歌声悠扬。 唐 刘言史 《潇湘游》诗:"野花满髻妆色新,闲歌欸乃深峡里。" 宋 叶适 《灵岩》诗:"亡王未亡时,绝色馆孤峻。歌声妙欸乃,俎品穷蛤蜃。"

读音考证

  <瓮牖闲评>(宋·袁文)卷四第166条:<唐韵>:"欸音霭,乃音媪。" 黄太史书元次山<欸乃曲>,注云:"欸音袄,乃音霭。" 太史误耳。洪驹父<诗话>亦云:"欸音霭,乃音媪。" 是已。苕溪渔隐不曾深究,乃谓驹父不曾看元次山诗及太史此注,妄为之音。而不知己自不曾看<唐韵>,反以驹父为误也。

  < 七修类稿> (明·郎瑛) ○欸乃: 欸,叹声也,亦作欸。本哀音,收灰、队二韵,亦读作上声。欸,按《说文》无袄音也,乃即俗之乃字。《春秋传》以为难辞,王安石谓继事之辞也,而《说文》亦无霭音。今二字连绵读之,是棹船相应之声,柳子厚诗云:"欸乃一声山水绿"是也。后人因柳集中有注字云:一本作"袄霭",遂即音"欸"为"袄",音"乃"为"霭",不知彼注自谓别本作"袄霭",非谓"欸乃"当音"袄霭"也。黄山谷不加深考,从而实之:"欸乃是湖中节歌之声,无结有《欸乃曲》。"已一错也。其甥洪驹父又辩曰:柳子"{欸乃}霭一声山水绿",而世俗乃分欸乃为二字,误矣。尤为可笑,不知此{欸乃}字为何字也?虽《海篇》杂字中亦无也。又按刘蜕文集有《湖中霭欸歌),刘言史《潇湘诗》有"闲歌暧乃深峡里",元次山有《湖南欸乃歌》,则知二字有音无文者。特柳子用此二字,后人注之,毛晃增人韵中,故数子之意皆同,而用字自异,是数字不妨并行,特用其音意耳。《韵会》已少辩之矣。

  从郎瑛之意,沿唐·元结及子厚之用,谓"欸乃"为拟声词,拟"棹橹之声"可也。既为拟声,"欸乃"之声究竟发做何声?从棹橹的拟声为名的拼音词或可见一斑,"oar"是棹、橹之名,亦可用以为划船,藉此可以侧证"欸乃"读"袄霭"、"敖暧"可也,是借其音不用其意。另,"欸乃"做棹歌之称是借声以称物、歌声悠扬之意是借声以称意,"欸乃"皆是拟声。拟声所拟究竟如何发声?看过《刘三姐》的大概心里都是明白的,对歌之前的那个起调正是此处之"欸乃",藉此又以侧证"欸乃"读"袄霭"、"敖暧"皆可,是借其音不用其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