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橡实

2022-07-11 14:49:21 百科资料

麻栎种子含淀粉50.4%,脂肪油5%-20%。叶含鞣质。

花粉含无羁萜酮(friedelin),β-香树脂酮(β-amyrenone),羽扇烯(lupe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阿拉伯聚糖,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有机酸类台枸橼酸、苹果酸及氨基酸类。

  • 外文名 Quercus acutissima Carr;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
  • 主要适用症 下痢、恶疮
  • 别名 芧栗、橡栗、(木求)、皂斗、橡子、栎子、抒斗子、栎木子、柞子、麻枥果
  • 药品名称 橡实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橡实

  更多>>

  「校正」自木部移入。

  「释名」橡斗(《说文》)、皂斗(同)、栎 (音历求)、柞子(音作)、 (杼同。序、 暑 禹锡曰∶案∶《尔雅》云∶栩,杼也。又曰∶栎,其实 。孙炎注云∶栩,一名杼也。

  栎,似樗之木也。 ,盛实之房也。其实名橡,有 自裹之。《诗·唐风》云∶集于苞栩 。《秦风》云∶山有苞栎。陆机注云∶即柞栎也。秦人谓之栎,徐人谓之杼,或谓之栩。其 子谓之皂,亦曰皂斗。其壳煮汁可染皂也。今京洛、河内亦谓之杼。盖五方通语,皆一物也。

  时珍曰∶栎,柞木也。实名橡斗、皂斗,谓其斗 剜象斗,可以染皂也。南人呼皂如柞 ,音相近也。

  「集解」颂曰∶橡实,栎木子也。所在山谷皆有。木高二、三丈。三、四月开花黄色, 八、九月结实。其实为皂斗,槲、栎皆有斗,而以栎为胜。

  宗 曰∶栎叶如栗叶,所在有之。木坚而不堪充材,亦木之性也。为炭则他木皆不及。

  其壳虽可染皂,若曾经雨水者,其色淡。槲亦有壳,但小而不及栎也。

  时珍曰∶栎有二种∶一种不结实者,其名曰 ,其木心赤,《诗》云"瑟彼柞 "是也; 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二者树小则耸枝,大则偃蹇。其叶如槠叶,而纹理皆斜 勾。四、五月开花如栗花,黄色。结实如荔枝核而有尖。其蒂有斗,包其半截。其仁如老莲 肉,山人俭岁采以为饭,或捣浸取粉食,丰年可以肥猪。北人亦种之。其木高二、三丈,坚 实而重,有斑纹点点。大者可作柱栋,小者可为薪炭。《周礼·职方氏》"山林宜皂物,柞、 栗之属"即此也。其嫩叶可煎饮代茶。

  

  「修治」雷曰∶霜后收采,去壳蒸之,从巳至未,锉作五片,晒干用。

  周定王曰∶取子换水,浸十五次,淘去涩味,蒸极熟食之,可以济饥。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下痢,浓肠胃,肥健人(苏恭)。涩肠止泻。煮食,止饥,御歉岁(大明)。

  「发明」思邈曰∶橡子,非果非谷而最益人,服食未能断谷,啖之尤佳。无气而受气, 无味而受味,消食止痢,令人强健不极。

  时珍曰∶木实为果,橡盖果也。俭岁,人皆取以御饥。昔挚虞入南山,饥甚,拾橡实而 食;唐杜甫客秦州,采橡、栗自给,是矣。

  「附方」新五。

  水谷下痢,日夜百余行者∶橡实二两,楮叶(炙)一两。为末。每服一钱,食前乌梅汤 调下 血痢不止∶上方加缩砂仁半两。

  下痢脱肛∶橡斗子,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敷。(《直指方》)

  痔疮出血∶橡子粉、糯米粉各一升。炒黄,滚水调作果子,饭上蒸熟食之,不过四、五 次,效。(李楼《奇方》)石痈坚硬如石,不作脓∶用橡子一枚,以醋于青石上磨汁涂之。干 则易,不过十度即平

  斗壳

  「修治」大明曰∶入药并宜捣细,炒焦或烧存性,研用。

  「气味」涩,温,无毒。

  「主治」为散及煮汁服,止下痢。并可染皂(恭)。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

  并

  「附方」新五。

  下痢脱肛∶橡斗壳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搽,并煎汁洗之。(《直指方》)

  肠风下血∶橡斗子壳,用白梅肉填满,两个合定,铁线札住, 存性,研末。每服二钱, 米饮下。一方∶用硫黄填满, 研酒服。(余居士《选奇方》)

  走马牙疳∶橡斗壳,入盐填满,合定烧透,出火毒,研末,入麝香少许。先以米泔漱过, 搽之。(《全幼心鉴》)

  风虫牙痛∶橡斗五个(入盐在内),皂荚一条(入盐在内)。同 过,研末。日擦三、五 次,

  木皮、根皮(《拾遗》)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恶疮,因风犯露致肿者,煎汁日洗,令脓血尽乃止,亦治痢(藏器)。止水痢, 消瘰 (大明)。

  「附方」新一。

  蚀烂痈肿及疣赘瘤痣∶柞栎木灰四斗,桑柴灰四斗,锻石一斗五升。以沸汤调湿,甑中 蒸一日,取釜中沸汤七斗,合甑灰淋之取汁,再熬至一升,投乱头发一鸡子大消尽,又剪五 色彩投入消尽,瓶盛密收。每以少许,挑破点之。煎时勿令鸡、犬、妇人、小儿见。(《普 济方》)

基本信息

释名

  就是橡斗子,又叫柞子或栎木子,许多山谷中都有生长。木质坚硬却不能作木材用,做成烧炭,其他树木却不如它。

橡实

采集加工

  四五月开出像栗花一样的花朵,黄色。结的果实像荔枝核。它的果实的蒂如斗,包着半截果实。它的仁像它的嫩叶可以煎水当茶。

性味

  味苦,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

斗壳

  【性味】味涩,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止肠风下痢,崩中带下。并可用来染棉布和须发。

  木皮、根皮

橡实

性味

  木皮、根皮味涩,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恶疮。因犯露引起的浮肿,可每天煎水洗,直到脓血排尽后为止。又止痢,消颈淋马结结核。

附方

  治下痢脱肛橡实烧灰存性,研末,用猪脂调后敷患处。

  治风虫牙痛:橡实五个加盐在内,皂荚一条加盐在内,同煅研末。每日擦三五次,再用荆芥汤漱口,效果好。

中药化学成分

  功效:收敛固脱;止血;解毒

考证

  出自《雷公炮炙论》;

  2.《唐本草》:槲、栎皆有斗,以栎为胜,所在山谷中皆有。

橡实

  3.《本草图经》:栎,木高二、三丈,三、四月开黄花,八、九月结实,其实为皂斗。不拘时采其皮并实用。

  4.《本草衍义》:栎,叶如栗叶,在处有,但坚而不堪充树,亦木之性也。山中以橡仁为粮,然涩肠。木善为炭,他木皆不及。

  5.《纲目》:栎有二种,一种不结实者,其名曰棫,其木心赤,《诗》云,瑟彼柞棫,是也。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二者树小则耸枝,大则偃蹇,其叶如槠叶,而文理皆斜向,四、五月开花如栗,花黄色,结实如荔枝核而有尖,其蒂有斗,包其半截,其仁如老莲肉。山人俭岁采以为饭,或捣浸取粉食,丰年可以肥猪,北人亦种之。其木高二、三丈,坚实而重,有斑文点点,大者可作柱栋,小者可作薪炭。其嫩叶可煎饮代茶。

  科属分类:壳斗科

  拉丁文名:1.Fructus Querci Acutissimae 2.Frictus Querci Liaotungensis

  主治:泄泻痢疾;便血;痔血;脱肛;小儿疝气;疮痈久溃不乳腺炎;睾丸炎;面(黑干)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丘陵与针叶林、阔叶林中。 2.生于海拔300-2500m的山坡或山顶阔叶落叶林中。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

  2.《日华子本草》:涩肠止泻。

  3.《本草经疏》:涩精。

  4.《纲目拾遗》:治胎疝。

  释名 橡斗、皂斗、栎、柞子、茅、栩。

  气味 实:苦、微温、无毒。

  斗壳:涩、温、无毒。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实:1、下痢。用橡实二两、楮叶(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乌梅汤调下。

橡实

  2、血痢。治方同上,加缩砂仁半两。

  3、下痢脱肛。用橡斗子烧存性,研为末,调猪油敷涂。

  4、石痈(痈如石,不作脓)。用橡子一枚,在青石上磨醋,取滇涂痈,药干即换。十多次后痈渐消。

  斗壳:为散及煮汁服,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

  木皮、根皮:止水痢,消瘰沥。煎水洗,治恶疮肿痛。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