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橙足鼯鼠

2022-06-29 15:21:15 百科资料

橙足鼯鼠形如松鼠 ,比松鼠略大,属松鼠科橙足鼯鼠属别名复齿鼯鼠、飞虎、飞鼠,是我国特有种。常在陡峭山崖的岩洞或石隙内营巢。体长2030 cm,体重250~400 g。鼯鼠头宽,吻部较短,眼大而圆,背部毛呈灰黄褐色,腹部毛色较浅,前后肢之间有皮膜相连。

  • 中文名称 橙足鼯鼠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橙足鼯鼠

  橙足鼯鼠,鼯鼠科,又名:寒号虫(《开宝本草》),寒号鸟、复齿鼯鼠,寒搭拉虫。

  全长约54厘米,尾长而粗,几与体长相等。吻短,眼圆而大,耳廓发达,无束毛。后肢长于前肢,均有钩爪;肢间有飞膜。头部耳前侧有橘黄色斑点;背毛基部淡灰黑色,上部淡黄色,尖端黑色;颈背部黄色较背部明显。腹毛灰白色,具淡橙色毛尖。飞膜色与腹面同,惟边缘为灰白色,可清楚的看出背腹的分界。尾背面色与体背面近似,但较浅,尾端黑色,连成一纵纹,直至尾端。前后足背面为橙黄色,但后足杂有灰黑色。栖于长有柏树的山地。筑窝于岩石陡壁上的石涸或岩缝中;在洞穴附近常见到灰黑色的粪便。喜在晨昏或晚间活动,能滑翔和爬树。食物主要为柏树的树籽及嫩叶。分布河北、山西、青海、甘肃、云南等地。

橙足鼯鼠 橙足鼯鼠

习性特征

  橙足鼯鼠形如松鼠 ,比松鼠略大,属松鼠科橙足鼯鼠属别名复齿鼯鼠、飞虎、飞鼠,是我国特有种。常在陡峭山崖的岩洞或石隙内营巢。体长2030 cm,体重250~400 g。鼯鼠头宽,吻部较短,眼大而圆,背部毛呈灰黄褐色,腹部毛色较浅,前后肢之间有皮膜相连。在我国,鼯鼠主要分布在河北、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生活在长有松柏的峭壁石洞或石缝中。窝的形状如鸟巢。鼯鼠白天躲匿在窝内睡觉,清晨或夜间出来活动,善攀援,能滑翔。圈养寿命可达10年以上。初生幼仔体长30-50mm,重20-30g,全身裸露,5天后长出稀毛。在适宜的栖息地可能还保持一个较稳定的密度。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开山采石,使其栖息地遭到一定的破坏。同时,由于其经济价值,过度利用和饲养对原生种群带来一定的威胁。非法滥捕也给种群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在不少地方数量在减少,已列为濒危级。

橙足鼯鼠相关图片 相关图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