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横县大头菜

2022-07-12 20:07:39 百科资料

横县大头菜,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横县大头菜,色泽金黄、肉质脆嫩,2009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横县大头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中文名称 横县大头菜
  • 产地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
  • 品质特点 色泽金黄、肉质脆嫩
  •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第68号

产品特点

  横县大头菜,色泽金黄、肉质脆嫩,粗纤维含量低,风味独特,香气独特浓郁。

  横县大头菜富含有丰富的钙、硒、钾等,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要比其他地区的大头菜高很多。

产地环境

  横县水资源丰富,郁江流经县境。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主要河流有郁江、镇龙江、蒙江河、东班江、清水江、罗风河、沙坪河、曲江、莲塘河,最大的河流是郁江,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75亿立方米。有大、中、小型水库194座。库容量在1千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88座,总库容4.22亿立方米。

  横县年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日照偏多年平均气温21.8℃,年总降雨量1391.4毫升,年总日照时数1717.6小时,良好的降雨量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大头菜的生长。

历史渊源

  广西横县种植大头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300多年。横县大头菜早在清代乾隆年间便已驰名中外。

  据横县史记记载,最早种植、腌制大头菜是南乡陈塘村,相传已有13代,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生产情况

  截至2018年,横县约有1.5-2万农户种植大头菜,种植面积达4万亩,产鲜菜约12万吨,成品菜(咸坯)约6万吨。

产品荣誉

  1960年,横县大头菜参加巴拿马国际农副产品展览,获得银奖。

  2009年7月9日,横县大头菜经国家质监总局批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横州镇、南乡镇、那阳镇、百合镇、马山乡、马岭镇、云表镇、镇龙乡、校椅镇、石塘镇、六景镇、陶圩镇、莲塘镇、平马镇、峦城镇、平朗乡、新福镇等17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本地佛手芥菜。

  (二)立地条件。

  土层厚度≥39厘米,土壤质地疏松、含沙砾多,有机质含量≥1.5%,pH值5.0至7.5之间,排灌条件良好。

  (三)栽培管理。

  1. 播种育苗:采用移栽法;每66.7亩苗床用种50克至76克,供667亩大田栽植之用;播种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2. 定植密度:每667亩留苗1600至2200株。

  3. 肥水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定植前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不得少于1500千克,追肥以含有N、P、K速效复合肥为主,收获前30天停止施肥。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 采收时间:12月中旬至2月中旬。

  2. 采收标准:株重1.0千克以上,块根粗大,肥嫩,不空心,无或轻虫伤。

  (五)腌制工艺流程。

  原料采收 →原地日晒1至2天 →清洗→入池加盐头踏24至36小时→起池自然沥水→切片厚度12至15毫米,每片带有2-3片菜叶→ 换池加盐二踏36至48小时→起池日晒2天→入缸盐封→咸坯制品→包装或不包装

  (六)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表皮有盐霜,切面呈均匀金黄色,香气独特浓郁,口感脆嫩,无酸味、苦味等异味,肉质细腻。

  2. 理化指标:蛋白质≤1.8%,碳水化合物≤5.3%,粗纤维≤1.2%,有机酸≤6600毫克/千克。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