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槲叶粽

2022-06-27 17:14:15 百科资料

槲叶粽,是用槲树叶,包上黍米或糯米,煮出来的美味佳肴。"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槲叶粽主要产自陕西东南蟒岭以及河南豫西伏牛山一带,另外山东半岛农村地区也有出产。

  • 中文名称 槲叶粽
  • 主要原料 槲叶,黍米,,糯米
  • 是否含防腐剂 否
  • 区域 豫西伏牛山一带 陕西东南商洛一带
  • 使用时间 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河南的卢氏县、西峡、陕西洛南、山阳、商南等县却吃一种槲叶粽一、俗称"槲包"。

  槲(hú)树,壳斗科落叶乔木,别名柞栎、橡树、青岗、金鸡树、大叶波罗等,抗风性较强,槲树的叶、皮和种子都有药用价值,具有活血,利小便,除面上齄赤,菝子淋疾的作用;木材为环孔材,材质坚硬,耐磨损,易翘裂,供坑木、地板等用材;叶含蛋白质14.9%,可饲柞蚕;种子含淀粉58.7%,含单宁5.0%,可酿酒或作饲料;树皮、种子入药作收敛剂;树皮、壳斗可提取栲胶。

  槲树主产中国北部地区,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山地多见,辽宁、陕西、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分布。

  每年春天,端午节前,槲叶成熟了,发出浓郁的香气。人们上山采来,让它阴干,就去掉了生涩气。 然后包上黍米,煮熟就成了槲包了。槲叶在树上时,质地稍坚硬,采下来经过一段时日的熟化,就变得柔韧了。拿它包上黍米,再放到锅里一煮,槲叶那特有的香味,和黍米的香味结合起来,愈加沁人心脾。

  包槲叶粽必须用小米。小米是我国最早的粮食了,它分两种,一种是饭小米,就是烧汤用的,一种是粘 小米,有粘性,专门用来蒸吃或包槲包用。还有一种黍子,颗粒比小米大,也很具粘性,用它包的槲包也很好。生于豫西卢氏县的著名教育家、翻译家曹靖华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来怀念故乡的槲包:粽香飘飘忆当年。

  据《中国树木志》记载,该树叫"槲栎"或"槲树",落叶乔木,叶子椭圆形,边缘有波状的齿,生长于山地阳坡阔叶林和松栎林中,深根性,耐旱,抗风、抗烟、抗病虫能力强;种仁可酿酒,叶可饲养柞蚕。当地人上山采

  来"槲叶",用水一煮,再用清水洗净,就可包粽子,用"槲叶"包的粽子别一番山林的清香。也有在粽子里放豆子和红枣的。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些鸡蛋,最好是些咸鸡蛋,据说吃了粽子锅里煮的鸡蛋,夏天不生疮,不头痛。当地人认为吃熟蒜瓣有去体内百毒之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