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仁树

榄仁树(学名:Terminalia catappa L.)别名山枇杷树,榄仁树属落叶大乔木,高15米或更高。树皮带灰褐色。起初颇为光滑,随树龄增长而逐渐加厚及带纵裂纹,这时树皮很易成薄片状剥落。枝条水平扩展张开。枝条围绕主干轮生,成显著环状。叶紧密互生,单叶,呈广椭圆形,簇生于枝条末端,叶片长达25厘米,叶端较阔,叶厚革质,叶背基部中脉的两边,各有两枚细小的腺体.落叶前会转为美丽的紫红色。花期在3~6月,花细小。白色或黄绿色。穗状花序,聚生于叶腋位置,缺乏花瓣,顶端是雄花,下方是雌花及两性花。果期在7~9月。广椭圆形核果,黄褐色,长达5厘米。外形像橄榄。果子含纤维质,内果皮坚硬、质轻,可漂浮于海面上,可食的仁,有杏仁味。
- 中文名 榄仁树
- 学名 Terminalia catappa 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大乔木,高15米或更高,树皮褐黑色,纵裂而剥落状;枝平展,近顶部密被棕黄色的绒毛,具密而明显的叶痕。
叶大,互生,常密集于枝顶,叶片倒卵形,长12-22厘米,宽8-15厘米,先端钝圆或短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截形或狭心形,两面无毛或幼时背面疏被软毛,全缘,稀微波状,主脉粗壮,上面下陷而成一浅槽,背面凸起,且于基部近叶柄处被绒毛,侧脉10-12对,网脉稠密;叶柄短而粗壮,长10-15毫米,被毛。
穗状花序长而纤细,腋生,长15-20厘米,雄花生于上部,两性花生于下部;苞片小,早落;花多数,绿色或白色,长约10毫米;花瓣缺;萼筒杯状,长8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柔毛,萼齿5,三角形,与萼筒几等长;雄蕊10枚,长约2.5毫米,伸出萼外;花盘由5个腺体组成,被白色粗毛;子房圆锥形,幼时被毛,成熟时近无毛;花柱单一,粗壮;胚珠2颗,倒悬于室顶。
果椭圆形,常稍压扁,具2棱,棱上具翅状的狭边,长3-4.5厘米,宽2.5-3.1厘米,厚约2匣米,两端稍渐尖,果皮木质,坚硬,无毛、成熟时青黑色;种子一颗,矩圆形,含油质。
花期3-6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土壤榄仁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受土壤、气温、水分、空气、日照等影响很大。

土壤的物理性质对油橄榄树的生长极为重要。总的来说,榄仁树适宜于中性及微碱性土壤,对土壤的含水量也很挑剔,对土壤中的钙、镁、硼等含量的要求极为严格。
气温:世界上认为油榄仁树要有0℃以下的温度才能达到正常开花结果的要求,-3~-4℃的最低气温对油橄榄花芽生理分化是最适宜的,通常来讲,冬季最低温度是不能低于-7~-12℃。
水分:榄仁树被称之为耐旱树种,榄仁树产区(地中海沿岸)都具有夏季炎热干旱的生态环境,一般年降雨量是500~700mm。空气湿度:地中海地区的相对湿度一般在40%-65%。如果空气湿度高,就会导致榄仁树水分过多而窒息,以致生理失调。
日照:榄仁树是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发育,是强阳性树种,它的产地纬度在40度左右。日照不足,榄仁树同化过程缓慢,代谢过程减弱,影响果实发育及树体的发育。
分布范围
产广东(徐闻至海南岛)、台湾、云南(东南部)。常生于气候湿热的海边沙滩上,多栽培作行道树。马来西亚、越南以及印度、大洋洲均有分布。南美热带海岸也很常见。

榄仁树在海南的许多地方已成为天然分布种, 文昌清澜港红树林保护区有胸围超过 5m 的大树。我国海南、 广东、 广西、 云南、台湾、 福建有栽培。 目前我国榄仁的分布北界是福建厦门, 在厦门大学校园、 厦门市植物园和鼓浪屿华侨引种园有栽培, 能正常开花结果, 冬季未见明显的寒害。
繁殖方法
榄仁树多用种子播种。盆播,土壤须疏松,种子稍复土。播后置于25℃左右的温室中,容易发芽。如无种手,可用扦插方法繁殖。取牛木貭化枝条,扦插于繁殖床。温度20--25℃左右,约六十天左右可以生根。
栽培技术
分株
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开花前进行,不必将全株挖出,可从根际一侧挖出丛株分离后栽种。
压条:在整个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但要等到翌年才能生根,因此法较为繁琐,繁殖系数不高,而且成苗后植株长势较弱,故生产中很少采用。
扦插
在夏季的生长季节进行,剪去当年生的嫩枝做插穗,插于沙土中也可成活,但生产中不常用。
嫁接
接穗要求品种纯正、长势旺盛,选择无病虫害或少病虫害的植株向阳面外围的充实枝条,接穗采集后剪除叶片,及时嫁接。可在4至5月和8至9月用枝接的方法,7月用芽接的方法进行。如果天气干旱,嫁接前1至2天应灌一次透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在榄仁树嫁接后3周左右应检查接穗是否成活,若不成活应及时进行补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时抹去砧木上萌发的枝芽,以免与接穗争夺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
播种
翌年春季的3至4月用60℃的温水浸种,水凉后换清水浸种1至2天,然后播于苗圃,播后覆土2厘米左右,浇水,约1个月后种子发芽,2个月后进行一次间苗,以避免小苗过密,影响其生长。
移栽
榄仁树在每年冬季落叶后的11月至12月、翌年2月至4月发芽前均可移栽,大的植株移栽时应带土球,以利于成活,因其根系的韧性大,不易挖断,可用锋利的铁锨将部分根系铲断,对于一些较长的枝条也要适当短截,以方便携带运输,如果花期移栽,还要摘除部分花朵,以避免消耗过多的养分,影响成活,定植时勿使土球松散,每穴施腐熟的堆肥或厩肥10至15千克,栽后浇透水,以保证成活。
水肥管理
榄仁树在生长期应适时中耕,以疏松表土,减少水分蒸发,使土壤里的空气流通榄仁树进养分的分解,为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每年的早春、夏季、秋后各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以促进开花和花芽的形成,每次施肥后都要浇一次透水,以利于根系的吸收。天旱时注意浇水,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涝,以免因土壤积水造成烂根。
采摘管理
榄仁的收获时间必须恰到好处以保证最好的质量。采摘的时间过早,含油量极低。随着颜色由淡绿变为深绿,含油量也开始增高。颜色越深产油量越高,但由于酸度也随着颜色的加深而增加并开始影响榄仁油的质量品质。因此经验丰富的榄仁种植者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在相应的成熟期进行采摘和收获。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榄仁的收获一般是在每年的十月底至转年的二月份左右。 榄仁的采摘方式基本上采取比较原始的手摘方法或在地面上铺网或面料然后用棒状物进行梳打。有些国家和地区也采用比较现代化的大型机械收获方式。传统方式生产效率较低并且成本较高但榄仁的质量较好。大机械收获虽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会对榄仁果实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榄仁油的的质量。希腊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克里特岛由于山地多地形复杂,并不适合大型机械收获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希腊的榄仁油产量较低、品质更好、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温度
榄仁树要求中温室栽培。冬季温度不应低于12℃、低于重o℃,生长受阻,甚至有枯棺的现象。喜高温多湿。每年夏季生长迅速,新枝倍增。北方的干风对揽仁树的嫩叶破坏极大,所以通常周年温室内栽培,夏季不搬出温室。
阳光
榄仁树为喜阳植物。除冬季换叶期间以外,其他时间都应当给予充足的阳光。光线太弱植株生长不良,枝条下垂,不能直立,失去原来树形的优美姿态。夏季阳光太强时可适当遮荫。
土壤
土壤以辨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可用堆肥土,园土,泥炭土及沙各1份配成。加少量基肥。兑栽时应注意盆底排水良好。通常两年换盆—次。 6—8月间追施液体肥料。特别在换盆后的第二年,更应注意追肥。
各季揽仁树相对休眠,这期间应减少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为度。过湿易发生根腐。春夏季需要较多的水分,及高的空气湿度。
榄仁树生长迅速,3—5年内则可占据相当大的温室空间。如果温室面积有限,最好每隔3—4年重新播种或扦插一次,以幼苗代替老的植株;如需要保留大的植株,应放在高大的温室内,任其生长。揽仁树不适于修剪,主枝被剪后,侧枝横生或下垂,失去原来华丽的树形。
保护措施
新埠桥礼让300岁高龄古树,榄仁树,别名叫枇杷树,属于一级保护古树,园林部门指定了专人加以养护。今天下午记者看到了这株大树,树身稍微有些倾斜,有关保护人员已经采取了扶正和修建支撑架等进行了加固。
植物文化
植物学史:在清朝未年,由于国库空虚,全部使用红木及名贵木材建造或修缮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林园以是力不从心,早在鸦片战争前夕,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商人即从当时的澳洲东北部、南洋诸岛走私一种心材酷似红木但价格低于名贵木材的澳洲榄仁木,作为园明园的御用木材替代品,由于走私木材树心为红褐色,用桐油木漆漆透即呈现出红木的质感和效果,当时皇室称之为澳洲格格,因其心材颜色为红褐色,皇室工匠称之为红奥格,由于木材卓越的品质,被指定为圆明园的专用木材。因为这种木材当时的走私中转地为南洋,所以这种木材又叫南洋格格或南洋红奥格。它是圆明园专用名贵木材替代品,一直不为外人所知,这种木材后来也只在朝廷官吏即达官贵人间流传,清朝衰败圆明园被焚烧后,这种木材就退出了木材市场。

其原产马达加斯加、 印度东部和安达曼群岛及马来半岛。 榄仁树枝条平展、 树冠宽大如伞状 , 极其美观, 遮荫效果甚佳。 秋冬落叶时叶色转红, 春天新叶嫩绿, 为优 良园林绿化树种。
主要价值
木材可为舟船、家具等用材。树皮含单宁,能生产黑色染料。种子油可食,也供药用。

观赏价值
榄仁树之边材带白色,心材红褐色,质地细密而重,硬度适中,耐腐力强,适于制作家具、嵌板、细木工艺品,多作桃花心木代用品。
树皮含鞣质,可以做为黑色染料。
生态价值:榄仁具有耐盐的分布特性,可以在盐度10‰左右的土壤下正常生长,其自然生境土壤盐度最高可达 17.09‰, 是一种抗盐能力较高的植物。
列为沿海耐盐的油类种子植物资源,是亚热带沿海地区值得推广的一种优良绿化树种。
食用价值
种子可供食用及榨油。
药用价值
嫩叶汁可制成油膏治疥痒、痳疯及其他皮肤病,对疝痛、头痛、发热、风湿关节炎有治疗功效。种子性味苦、涩、性凉,可清热解毒,对咽喉肿痛、痢疾及肿毒有治疗功效。树皮性味苦、性凉,有收敛之效,对解毒止瘀、化痰止咳、痢疾、痰热咳嗽及疮疡有治疗功效。榄仁还可治痢疾及肿毒,其树皮可以治疗胃及胆汁质发热、腹泻及痢疾。
含榄仁树或其活性成分的抗糖尿病剂JP2005053864一A以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L.或其加工物活性成分的功能食品或食品补充剂,防治糖尿病。本品可减少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总胆固醇和NO的量,减少肾脏脂质过氧化物(IPO)的量,降低血糖水平,防治I型和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高血糖症、高脂血症、神经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榄仁树资源丰富,其衍生物易得。副作用低,安全有效,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经济价值
榄仁树为半落叶乔木,树高25米,胸径l米以上。木材红褐色,坚硬,密度0.720克/厘米3,耐腐力强。可用于建筑、船车、家具和一般细木工,也可作为桃花心木的代用材。榄仁树种仁可生食,有杏仁味;种仁含50%的无色食用油;嫩叶可做Tasar蚕饲料;根、树皮和未成熟的果壳可提取单宁,并可提取黑色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