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榄仁

2022-07-02 19:03:40 百科资料

榄仁树(学名:Terminalia catappa ,英文名称:Indian almond),别称大叶榄仁树、凉扇树、琵琶树(海南)、山枇杷树、法国枇杷、楠仁树、热带杏树、海杏、岛朴及古巴梯斯树等,为使君子科榄仁树属植物。榄仁树因果实的形状貌似橄榄的核,故而得名榄仁树。又因其叶子的形状形似我国传统乐器"琵琶",故名琵琶树,之所以有"枇杷"之错名,是对方言之错译,如台湾岛、海南岛和雷州半岛通行闽南语系语言(海南话、闽南话),其"琵琶"二字读音类似普通话"枇杷",顾产生错译,国外则一般唤作"吉他树"。花期3-7月,果期7-9月。

  • 中文名称 榄仁
  • 拉丁学名 T.chebulaRetz.
  • 别称 大叶榄仁树、凉扇树、琵琶树、山枇杷树、法国枇杷
  • 二名法 Terminalia catappa
  • 界 植物界

形态特征

  枝干:枝条水平扩展张开。枝条围绕主干轮生,成显著环状。

  树皮:树皮带灰褐色。起初颇为光滑,后随树龄增长而逐渐加厚及带纵裂纹,这时树皮很易成薄片状剥落。

  叶:叶紧密互生,单叶,呈广椭圆形,簇生于枝条末端,叶片可长达25厘米。叶端较阔,叶质厚,呈革质。叶背基部中脉的两边,各有两枚细小的腺体。落叶前会转为美丽的紫红色。

  花:花期3-6月,白色穗状花序,缺乏花瓣,顶端是雄花,下方是雌花及两性花。花细小,白色或黄绿色。穗状花序,聚生于叶腋位置。

  果:7-9月.广椭圆形核果,黄褐色,长达5厘米。外形像橄榄。可食的仁,含杏仁味的油。果子含纤维质,可在水上飘浮,内果皮坚硬而质轻可漂浮于海面上,具有海漂植物传布的特性。

  习性:喜高温多湿,并耐盐分。

  1、树干粗壮,枝条水平轮生,老树根部会有板根的现象。

  单叶,丛生於枝条的顶端,形状似倒立的提琴,叶片表面光滑,可长达20公分以上,叶柄短小;

  花雌雄同株,雌花在下方而雄花在上方,所以结果时,果实长在花轴的下半截;核果扁平,两端似有龙骨状的突出,形状有如橄榄。果实坚硬呈纤维状可藉由洋流飘散,果仁富含油脂。

  榄仁属于抗风耐潮耐盐的阳性树种,当秋末进入初冬时序,树叶由绿色转红色是秋、冬时节最迷人盛景,落叶后展现苍劲的枝干生命力,雄伟壮丽。而初春来临时,嫩绿明亮的叶片又会带来新的生机。非常适合做为庭园观赏树种,它生性极强且抗风性强因此非常适合做为海岸绿化树种。

  株高可达10公尺,侧枝轮生,呈水平开展。叶丛生枝端,倒卵形,先端圆或有小凸尖。夏季开花,穗状花序,腋出。核果扁椭圆形。其叶大姿美,夏季绿荫,冬季落叶前,叶色转紫红。耐旱、抗风,民间用落叶的叶子治肝病有效。亦可作为庭园观赏,边材及心材可做建材,种子可食用或榨油。果食入药,果仁可食用,果皮含鞣质,可做为重要的染料。

  大乔木,高15m或更高。树皮褐黑色,纵裂呈剥落状;枝平展,近顶部密被棕黄色的绒毛,具密而明显的叶痕。叶大,互生,常密集于枝顶;叶柄短而粗壮,长10-15mm,被毛;叶片倒卵形,长12-22cm,宽8-15cm,先端钝圆或短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截形或狭心形,两面无毛或幼时背面疏被软毛,全缘,稀微波状,主脉粗壮,上面下陷而成一浅槽,背面凸起,且于基部近叶柄处被绒毛,侧脉10-12对,网脉稠密。穗状花序长而纤细,腋生,长15-20cm,雄花生于上部,两性花生于下部;苞片小,早落;花多数,绿色或白色,长约10mm;花瓣缺;萼筒杯状,长8mm,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柔毛,萼齿5,三角形,与萼筒几等长;雄蕊10枚,长约2.5cm,伸出萼外;花盘由5个腺体组成,被白色粗毛;子房圆锥形,幼时被毛,成熟时近无毛;花柱单一,粗壮;胚珠2颗,倒悬于室顶。果椭圆形,常稍压扁,具2棱,棱上具翅状的狭边,长3-4.5cm,宽2.5-3.1cm,厚约2cm,两端稍渐尖,果皮木质,坚硬、无毛,成熟时青黑色;种子1颗,长圆形,含油质。花期3-6月,果期7-9月。

  部分资料来源

分布范围

  榄仁树属,使君子科,约250种,广布于热带地区,中国有8种,产西南部至台湾,其中诃子T.chebulaRetz.为一外来种,广州有少量栽培,果入药或为重要的鞣料,榄仁树T.catappaL.的核仁可食或榨油。

  我国海南岛、广东、广西等热带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台湾恒春海岸及兰屿,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太平洋诸岛均有分布。

栽培技术

繁殖技术

  榄仁树果实:可用播种法,取成熟掉落的种子为佳,春至夏季播种;也可用嫁接法,砧木选用榄仁树,早春嫁接。树性强健,生长迅速,不拘土质,但以肥沃的沙质土壤为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幼株需水较多,应常补给。每年春、夏季各施有机肥一次。树冠若不均衡,待冬季落叶后稍加修整。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为23--32℃,生长慢,耐热、耐湿、耐碱、耐瘠、抗污染、易移植、寿命长。

  播种::翌年春季的3至4月用60℃的温水浸种,水凉后换清水浸种1至2天,然后播于苗圃,播后覆土2厘米左右,浇

  水,约1个月后种子发芽,2个月后进行一次间苗,以避免小苗过密,影响其生长。

  分株: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开花前进行,不必将全株挖出,可从根际一侧挖出丛株分离后栽种。

  压条:在整个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但要等到翌年才能生根,因此法较为繁琐,繁殖系数不高,而且成苗后植株长势较弱,故生产中很少采用。

  扦插:在夏季的生长季节进行,剪去当年生的嫩枝做插穗,插于沙土中也可成活,但生产中不常用。

  嫁接:接穗要求品种纯正、长势旺盛,选择无病虫害或少病虫害的植株向阳面外围的充实枝条,接穗采集后剪除叶片,及时嫁接。可在4至5月和8至9月用枝接的方法,7月用芽接的方法进行。如果天气干旱,嫁接前1至2天应灌一次透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在榄仁树嫁接后3周左右应检查接穗是否成活,若不成活应及时进行补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时抹去砧木上萌发的枝芽,以免与接穗争夺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

栽培管理

  榄仁树:榄仁树原产中国,华北、西北、华南、西南各省均有分布,常生长在山地溪旁、榄仁树土壤要求不严,能在

  瘠薄的土壤中生长,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更好。适宜种植在高燥、阳光充足之处,低洼积水处、过于荫蔽处则不宜种植。因此,生产基地可建在地势开阔,排水良好之处。

  移栽:榄仁树在每年冬季落叶后的11月至12月、翌年2月至4月发芽前均可移栽,大的植株移栽时应带土球,以利于成活,因其根系的韧性大,不易挖断,可用锋利的铁锨将部分根系铲断,对于一些较长的枝条也要适当短截,以方便携带运输,如果花期移栽,还要摘除部分花朵,以避免消耗过多的养分,影响成活,定植时勿使土球松散,每穴施腐熟的堆肥或厩肥10至15千克,栽后浇透水,以保证成活。

  水肥管理:榄仁树在生长期应适时中耕,以疏松表土,减少水分蒸发,使土壤里的空气流通榄仁树进养分的分解,为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每年的早春、夏季、秋后各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以促进开花和花芽的形成,每次施肥后都要浇一次透水,以利于根系的吸收。天旱时注意浇水,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涝,以免因土壤积水造成烂根。

采摘过程

  榄仁的收获时间必须恰到好处以保证最 好的质量。采摘的时间过早,含油量极低。随着颜色由淡绿变为深绿,含油量也开始增高。颜色越深产油量越高,但由于酸度也随着颜色的加深而增加并开始影响榄仁油的质量品质。因此经验丰富的榄仁种植者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在相应的成熟期进行采摘和收获。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榄仁的收获一般是在每年的十月底至转年的二月份左右。

大叶榄仁

  榄仁的采摘方式基本上采取比较原始的手摘方法或在地面上铺网或面料然后用棒状物进行梳打。有些国家和地区也采用比较现代化的大型机械收获方式。传统方式生产效率较低并且成本较高但榄仁的质量较好。大机械收获虽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会对榄仁果实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榄仁油的的质量。希腊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克里特岛由于山地多地形复杂,并不适合大型机械收获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希腊的榄仁油产量较低、品质更好、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榄仁树的树皮性味苦、性凉,有收敛之效

  ,对解毒止瘀、化痰止咳、痢疾、痰热咳嗽及疮疡有治疗功效。

  叶及嫩叶对疝痛、头痛、发热、风湿关节炎有治疗功效。叶汁对皮肤病、痳疯及疥癣有治疗功效。

  种子性味苦、涩、性凉,可清热解毒,对咽喉肿痛、痢疾及肿毒有治疗功效。

  榄仁树为乔木,成树达二、三丈以上,枝叶繁

  茂,一般含盖面积有一、二十坪之大,所以许多家庭和学校都有种植,以供遮荫,初夏开花,花白成串,秋天结果,果实如橄榄大小,可食,未成熟时呈草绿色,成熟时变黄软,有一股香味,吃起来相当甜美,所以又有人称之为假橄榄,其叶摘下后晒干即可备用,但叶还是越老越好,药效较强,使用时用三百CC的杯子,将乾楠仁树叶一片用手撕碎和少许茶叶(清茶)和泡,也可分开来泡,待茶水忧金黄色和开水熟透楠仁树叶时(约半个钟头到一个钟头),就可像平常喝茶一样地饮用,病轻者喝一、二次(喝多也无所谓并不伤身),即可痊愈,病重者多喝三、四次即可完全根治,其味香跟喝茶无异,不会像吃一般中药那样难受,又因其对胃肠病也有疗养作用,所以不但能治肝胆而且还能保养肠胃。

  榄仁树又名琵琶树,目前本国植物书本都以「榄仁」为正名,其学名为∶Teminalia?Catappa,Linn.英名为Indian Almond,Tropical Almond Ter-minalia。它是落叶大乔木,树身有高达一、二十尺的,老树根株生有显著之板根。树枝呈水平轮生,叶丛生枝端,倒卵形,全缘长二十至廿五cm,圆头叶柄短而刚,有沟,叶基部有一对密腺。腋生穗状花序,雄花著生於顶端,雌花或两性花则著生於下方萼钟状,五牙齿,花瓣等,色成白。

  其果实为核果,呈扁平之椭圆形,长五至六公分,宽四公分m,周边有龙骨状凸起果皮含纤维质,内果皮坚,能浮於海水漂流传布,秋天一来果实成熟变黄,有一股清香。

  榄仁树属落叶乔木,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产於海南岛、印度、马来、菲律宾和太平洋诸岛,台湾很早(日据时代)就引进种植,目前高屏一带,兰屿最多,多用来当屋边凉荫树,供乘凉。楠仁 树之用途广,其边心材等区别,近中心则呈暗褐色、致密,硬度适中,加工容易,保存期长,磨之则现出美丽的光泽,可为房屋,车船,器具之建材。树皮含单宁质可供黑色染料,种仁食之味佳,可供榨油,有芳香,也可入菜,油粕为良好饰料。榄仁树高大粗壮,对土质要求不高,但适宜种植于排水良好,并且有充足阳光的地方。在充足空间下,榄仁树可生长成近似木棉的平衡分层树冠,是理想的观叶乔木。在尖沙咀,观塘及天水围一带,不难发现种植作为路旁树的榄仁树。

食用价值

  榄仁果仁:可以拿来炒菜,也可以用作馅饼的馅料,如榄仁月饼。

生态价值

  榄仁叶是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有降酸功能的叶子,它能迅速安全地使自来水的PH值降低到6.0左右,使水接近自然状态的老化水,能够防止水质腐败,还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裸缸彩使用后可以不必天天换水,状态依然很好,同时养水缸也置放几张,可以避免PH震荡。大叶榄仁树生长于龙鱼生活的河边,叶子使用后水色略微呈茶色,非常接近野生鱼的原生水域颜色,较好的模拟了原生地水质,能够使鱼的体色艳丽而不出现体色黯淡的情况。在港、台及东南亚广泛用于饲养短鲷,斗鱼,七彩,龙鱼,鳉鱼、南美中大型鱼等多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降酸物品。

观赏价值

  春季新芽翠绿,秋冬落叶前转变为黄色或红色,非常美丽,树姿优美,主要用途是庭园美化。

抗风价值

  榄仁的抗风力极强,深根性使它不易被台风吹倒,也不易损坏城市地面。榄仁的树冠层层平铺向上,因此易过风,并且树枝较为柔软,难以吹断。榄仁是抗风性苗木和观赏性苗木的结合,因此是非常理想的南方城市观叶乔木。

观赏水草

  水族泽泻科刺果泽泻属(Echinodorus)的观赏水草的俗称。(榄仁)Echinodorus Opacus。个体比较小。没有开花繁殖记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