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蠹野螟
2022-07-01 11:54:15 百科资料

楸蠹野螟,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属鳞翅目螟蛾科蠹野螟属的一种昆虫。体灰白色,头胸、腹各节边缘略带褐色;翅白色,前翅基有黑褐色锯齿状二重线,内横线黑褐色,中室及外缘端各有黑斑一个,下方有近于方行的黑色大斑一个,外缘有黑波纹2条;后翅有黑横线3条。
- 中文名称 楸蠹野螟
- 拉丁学名 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
- 别称 楸螟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5mm,翅展约36mm。
卵椭圆形、长约1mm,初乳白色,后红色,透明,表面密布小刻纹。
幼虫老熟时长约22mm,灰白色,前胸背板黑褐色,2分块,体节上毛片褐色。
蛹纺锤形,长约15mm,黄褐色
分布范围
楸蠹野螟,学名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英文名称betula pyralid,主要分布在辽宁、华北、华东、华南、山西、陕西,寄主有楸树、黄金树
繁殖状况
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梢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出现成虫。雌雄交尾后产卵于嫩枝上端叶芽或叶柄基部,少数产卵于叶片上,卵期6-9天,幼虫孵化由嫩梢叶柄基部蛀入直至髓部,并排出黄白色虫粪和木屑,受害部委形成长圆形虫瘿,幼虫钻蛀虫道长15-20cm。幼虫于6月下旬老熟,开始化蛹,7月中旬始见一代成虫,二代幼虫7月下旬出现,幼虫一直危害到10月中旬,10月下旬老熟幼虫越冬。
防治措施
1.剪掉受害枝灭幼虫
2.初孵幼虫可喷洒1000倍除虫脲
3.对于已经钻蛀到枝梢内部危害的,可以注射40%氧化乐果10倍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