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咻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 作品名称 楚人咻
- 作品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
注解
【词语】:楚人咻之(一傅咻众,楚人齐语)
【注音】:chǔ rén xiū zhi
原文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翻译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戴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注释
1、戴不胜:宋国大臣。
2、咻:喧哗,取笑
3、挞:打,用鞭、棍等打人。
4、庄岳:庄,街名;岳,里名。
5、薛居州:人名。
6、傅:教导。
7、皆:都。
8、欲:想要。
9、齐:作动词。讲齐语。
品析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主观上想学好,却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那是不行的。教导一个人向善,必须让他置身于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之中。一个人学好很难,而学坏却很容易。如果给他创造一个有利于向善的环境,他就是想学坏也难。
阅读练习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我明告【告诉】子 B、欲【想要】其子之齐语也
C、使之居【住】于王所 D、引【引导】而置之庄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②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 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
3、孟子谈论君王善于不善的问题,与学齐语有什么相似之处?
其他出处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二:"不得君子居,而与小人游……如无一 齐 人,以万 楚 人咻,云复学 齐 言,定复不可求。"亦省作" 楚咻 "。 清 李渔 《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随行婢仆皆南人,众音嘈嘈,我方病若 楚 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