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鳞蛇鲭

棘鳞蛇鲭,又名蔷薇带,学名:Ruvettus pretiosus (Cocco,1829),中文俗称油鱼、黑皮牛,英文俗称 Oilfish、Escolar,是带鰆科棘鳞蛇鲭属的唯一物种,常见于地中海安塔利亚湾、以及各地的热带和温带海洋。根据纪录,棘鳞蛇鲭活跃于100到800米的深层海域。体长约80至200厘米之间,最重纪录是63.5公斤。
- 中文名称 棘鳞蛇鲭
- 拉丁学名 Ruvettus pretiosus (Cocco,1829)
- 别称 蔷薇带鰆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分布范围
全世界亚热带海域,其中中国包括台湾南部、北部、东北部及西部海域。
用途说明
油鱼是它的俗名,属低价鱼类,主要用于提炼工业用润滑剂--它含有一种名为蛇鲭毒素的天然蜡酯。蜡酯在人体内难以消化,食用后容易导致胃痉挛,油脂囤积在直肠,导致排油性腹泻。所以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规范此鱼的食用,在日本、意大利甚至禁止进口贩卖。有些不法商人会将此鱼用于冒充高价海鱼如鳕鱼等,成为市场上十几块一斤的假鳕鱼材料之一,但是食用此鱼可能会造成腹泻。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文名 | 棘鳞蛇鲭 |
原始文献 | Cocco,1829. . Siboga, Exp. Fische, 51:401, pl.8, fig.4.; |
同物异名 | Ruvettus pretiosus Fowler; Ruvettus pretrosus Cocco; Ruvettus pacificus Jordan et Jordan; |
俗名 | 蔷薇带鰆, |
国内分布 | 台湾,海南,广西,福建,广东, |
资料来源 | CoL China 2009 |
特征习性
属:棘鳞蛇鲭属 Ruvettus
种:棘鳞蛇鲭 R.pretiousus
特征: 体侧扁且延长,口大,眼大;另外,瞳孔能发出明亮的磷光,鱼身光滑颜色暗褐。鳞片细小、粗糙。鱼体棕褐色,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称,尾鳍叉形。
习性: 生活于100~800公尺海域,主要栖息于大陆斜坡,游泳能力强,性凶猛。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