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是一类后口动物(deuterostomes),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大多底栖,少数海参行浮游生活;自由生活的种类能够缓慢移动。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广泛分布。现存种类6000多种,但化石种类多达20000多种,从早寒武纪出现到整个古生代都很繁盛,其中有5个纲已完全灭绝。沿海常见的海星、海胆、海参、海蛇尾等都属于棘皮动物,它们在形态结构与发生上都有一些独特之处,与原口动物有很大不同。外观差别很大,有星状、球状、圆筒状和花状。成体五放辐射对称(次生辐射对称),由管足排列表现出来。身体区分为有管足的辐部或步带和无管足的间辐部或间步带。内部器官,包括水管系、神经系、血系和生殖系均为辐射对称,只有消化道除外。身体有口面和反口面之分(口面用于进食,反口面用于排泄)。骨骼很发达,由许多分开的碳酸钙骨板构成,各板均由一单晶的方解石组成。多为雌雄异体,生殖细胞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幼体在初发生时形状相同,以后则随纲而异,少数种类可行无性裂体繁殖。对水质污染很敏感,再生力一般很强。摄食方式为吞食性、滤食性和肉食性。
- 中文名 棘皮动物门
- 拉丁学名 Echinodermata
- 界 动物界
- 门 棘皮动物门
- 属性 后口动物
外形特征
外观差别很大,有星状、球状、圆筒状和花状。成体五放辐射对 称,由管足排列表现出来。根据管足的有无,身体区分为有管足的辐部或步带和无管足的间辐部或间步带。内部器官,包括水管系、神经系、血系和生殖系均为辐射对称,只有消化道除外。由于辐射对称,身体有口面和反口面之分。

尽管本门各纲动物体形有很大差别,但其基本构造十分一致。海星和蛇尾类呈星形,上下扁平,体轴很短,口面朝下,管足沿着腕(辐部)作放射状排列。海胆和海参体轴延长,辐部和间辐部结合,体呈球形或圆筒形,管足作子午线排列。海百合口面向上,反口面具长柄或卷枝供附着用。
棘皮动物骨骼很发达,由许多分开的碳酸钙骨板构成,各板均由一单晶的方解石组成。骨骼外包表皮,皮上一般带棘。海胆和海星有不同的叉棘。海胆骨骼最为发达,骨板密切愈合成壳。海星、蛇尾和海百合的腕骨板成椎骨状。海参骨骼最不发达,变为微小的分散骨针或骨片。
生活习性
大多底栖,少数海参行浮游生活;自由生活的种类能够缓慢移动。摄食方 式为吞食性、滤食性和肉食性。

生长繁殖
多为雌雄异体,生殖细胞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幼体在初发生时形状相同,以后则随纲而异,少数种类可行无性裂体繁殖。对水质污染很敏感,再生力一般很强。
物种分类
海百合纲(Crinoidea)
海星纲(Asteroidea)
蛇尾纲(Ophiuroidea)
海胆纲(Echinoidea)
海参纲(Holothuroidea)
衍生价值
有些棘皮动物是珍贵食品,如海参、海胆卵。在海洋生态系统内,棘皮动物在某些底栖动物群落中,常为优势种。在深渊海底的底栖动物生物量中,棘皮动物最高可占90%。
在研究海洋动物地理学上,棘皮动物常是很好的指标种。某些吞食性种类能够大量搬运腐败物质,能减少海底微生物的活动。某些钻石的种类对海岸线造成破坏。某些蛇尾类常是底栖鱼类的饵料。
海星喜吃贝类,在贝类养殖上常是敌害。棘皮动物化石种类甚多,在地质学上占有一定地位。有的石灰石地层全部由分解了的海百合骨骼构成。
在实验胚胎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海胆卵是很好的实验材料之一。某些棘皮动物具有毒腺或毒液,有可能通过研究发展成药物。从几种海参分离出的海参素和粘多糖具有抗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