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棘上韧带损伤

2022-06-27 07:59:05 百科资料
自枕外粗隆至腰部,在棘突后方均有棘上韧带相连,其纤维长。一般表现为较粗厚的项韧带,对枕颈部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在胸段,棘上韧带较薄弱;而腰部的棘上韧带亦较强壮,但于腰5~骶1处常缺如或较为薄弱,以致易引起其深部的棘间韧带损伤。
  • 挂什么科 骨科
  • 哪些症状 脊柱扭伤或慢性损伤史、脊柱中间部位棘突疼痛、弯腰受限、下蹲受限
  • 好发人群 青壮年
  • 需做检查 X线检查
  • 引发疾病 慢性棘突韧带炎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因突然使脊柱向前屈曲的暴力所致。

  (二)发病机制

  多因突然使脊柱向前屈曲的暴力所致,因此,好发于重体力劳动时或激烈的运动场上。断裂时患者可自觉有一突然响声,随之腰部似“折断”状,失去支撑感,好发于下腰部。严重者常与棘间韧带同时损伤。

症状

  1.疼痛 于断裂之局部多有剧烈疼痛,尤以前屈时痛觉更甚,后仰时可减轻,故患者喜采取“仰首挺腹”样姿势。

  2.活动受限 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尤以前侧弯屈及旋转受限为明显。

  3.压痛 于断裂之棘间韧带处有明显压痛;对体瘦患者检查时,如触及断裂之棘间隙处时,可有凹陷感。

  1.外伤史 多于前屈状态下损伤。

  2.临床特点 参见临床表现。

  3.封闭试验 用1%普鲁卡因5~10ml对痛点行封闭后,上述症状迅速消失者为阳性(但麻醉有效期过后又复现)。

  4.X线平片 无特殊所见。

  5.磁共振 可清晰地显示韧带断裂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

       1、X线平片 无特殊所见。

  2、磁共振:可清晰地显示韧带断裂的部位及程度。

  

鉴别

  棘上韧带损伤常与棘间韧带同时损伤,因此要与单纯棘间韧带损伤相鉴别。

  棘间韧带损: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并发症

  可并发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是连接两个棘突之间的腱性组织,由三层纤维组成,其纤维之间交叉排列,易产生磨损。这两种韧带主要是防止脊柱的过度前屈,往往同时发生损伤。由于腰5-骶1处无棘上韧带,且处于活动腰椎和固定的骶椎之间,受力最大,故此处棘间韧带损伤机会也最大。

  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预防

      1、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使关节先热起来。

  2、不要在疲劳状态下进行运动,这样反应迟钝,动作不容易协调。

  3、加强下肢力量的练习,保证膝关节的稳定和灵活;

  4、在运动中,要防止粗野动作造成意外损伤。

  5、注意膝关节的保暖,每天可定时进行膝关节的热敷和按摩。

  6、避免膝关节的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做膝关节的下蹲运动。

  7、身体过于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8、进行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超负荷。

  

治疗

  (一)治疗

  1.轻者 卧木板床休息3~5天后,仰伸位用石膏腰围、背心固定6~8周,同时进行腰背肌锻炼。

  2.重者 可行手术探查及修补术,拆线后行石膏腰围固定6~8周,并逐渐下床活动。后期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

  (二)预后

  一般预后尚可。

饮食

    宜高蛋白富于营养为主,如多吃含钙食品,还要多吃蔬果,如香蕉、草莓、苹果等。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蜂胶等。以此增强个人抗病的体质。平时还要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以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