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梭状芽胞杆菌

2022-07-04 05:57:43 百科资料

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和厌氧芽菌(anaerobic sporeforming bacilli)的唯一菌属,有130个种。包括一大群厌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胞杆菌。

  • 中文名 梭状芽孢杆菌
  • 外文名 Clostridium Prazmowski
  • 模式菌 酪氨酸菌
  • 命名时间 1880年
  • 中文简称 梭菌属

菌体介绍

  ​包括一大群厌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孢杆菌。革兰染色阳性,芽孢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极端或次极端,使菌体膨大呈梭状,故得名。

  梭状芽孢杆菌属由130种细菌造成,DNA的GC比为22%~54%。

梭状芽胞杆菌

生存环境

  本菌属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以及腐败物中。多为腐物寄生菌,少数为致病菌,能分泌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引起人和动物患病。

致病因素

  临床上有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主要是某些厌氧芽孢杆菌(anaerobic sporeforming bacilli),如破伤风梭菌(C.tetani)、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肉毒梭菌(C.botulinum)和艰难梭菌(C.difficile)等,分别引起破伤风、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伪膜性结肠炎等人类疾病。

涉及事件

  2013年8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恒天然乳清蛋白粉里所含的细菌并不是可能致毒的肉毒杆菌,而是与之相似的梭状芽孢杆菌(又称生孢梭菌),不会产生致命的肉毒素,但可能导致食物腐坏。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昨日称,新西兰和美国多达195次的追加检测结果表明,恒天然产品中检出的微生物是生孢梭菌。

  生孢梭菌不会像肉毒杆菌那样产生出致命的肉毒素,迄今也未曾报告过与生孢梭菌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换言之,生孢梭菌的性质不像肉毒杆菌那么严重,只是如果含量过高,生孢梭菌也有可能导致食物腐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