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梦中的橄榄树

2022-07-06 14:16:24 百科资料

《梦中的橄榄树》是我国著名彝族青年诗人沙马创作出版并荣获中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奖的诗歌专集。

  • 书名 梦中的橄榄树
  • 作者 沙马
  • ISBN 7800948242 
  • 页数 114页
  • 定价 9.80

内容简介

  本书是被海外报刊称为"南高原抒情王子"的彝族青年诗人沙马荣获大奖的诗集,诗人以哲人的思虑直面世事的变迁和人性的脆弱,作品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笔触深入到一个民族的精神领域,热切呼唤文化的自觉和良知的期望,以广阔的视野揭示一个民族的灵魂图景。其作品清新奇异,意象瑰丽,文采斑斓,具有浓郁的民族情结和独特的抒情个性,诗句感人肺腑,读来撼动灵魂,让人落泪。

作者简介

  沙马,彝族青年诗人,少数民族文学新生代前沿作家,民间思想探索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生长于南高原一个边远山寨,少年时代开始写作生涯,大学文化,曾在《诗刊》、《中国作家》、《民族文学》、《星星诗刊》、《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中国诗人》、《诗选刊》、《扬子江诗刊》、《散文选刊》、《散文诗世界》、台湾的《葡萄园》、《秋水》、《海鸥诗刊》,美国的《新大陆》,澳门的《中西诗歌》等海内外知名报刊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在多家主流网站设有主页或专栏。著有诗集《梦中的橄榄树》、《灵魂的波动》、《沙马诗选》,散文集《虚幻的面影》等。其诗歌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等多个语种在国外发表与交流,连年入选《中国最佳诗歌》及数十种重要选本,部分诗作被谱曲传唱。外国学者著有研究其诗歌的外文专著。2002年获中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奖,2003年获第四届四川省文学奖特别荣誉奖,2006获第三届四川省民族文学创作奖,2009获第四届四川省民族文学创作奖等。海外报刊评述为"具有异质文化的视野和探索者精神的民间思想家" 、"地域写作代表性诗人,南高原抒情王子" 。

创作背景

  沙马先生一直致力于深入研究南高原地域文化,努力发掘彝族文化精神,力求向世人展示南高原人文地理与彝族文化、彝人的精神幻象与灵魂图景。

作品目录

  流浪的彝人(序诗)

  第一辑:橄榄树在梦中结满果子

  回想家园

  慢慢过去的日子

  眺望的眼睛默默黯淡

  河之两岸

  火塘

  火之鸟

  火葬地

  倾诉:在南高原大裂谷以西

  橄榄树在梦中结满果子

  回忆的歌谣

  渴望

  南高原:火与神话的怀想

  在落漠寂静的山岗

  第二辑:歌谣在南高原飘动起来

  颂辞

  怀想荞地

  山地故事

  勇士

  比摩

  山神树

  关于石头

  祈雨:与神灵作片刻交谈

  那个夜晚

  一条路

  灵魂的另一种独白

  在路上,你想诉说什么

  在南高原的火葬地

  少女心弦最初的颤动

  大地之子

  山寨月夜

  红果在秋天落下

  在黄昏

  第三辑:苦涩的花迷漫悲悯时刻

  七月就要过去

  洒拉地坡

  在雪中

  远离

  那儿,有一个人

  忆

  梦呓

  寻找那片叶子

  询问

  迷路

  纯情少年

  南高原女子

  不要说出那个夜晚

  雨落过

  夜歌

  哀伤的怀想

  鸽子远远地飞走了

  第四辑:野风吹拂着灵魂的方向

  流浪的石头让人伤感

  幸福的树

  坟茔

  回望

  等候秋天的少女

  好暖的草坡

  女孩

  春天的颂辞

  起风的时候你没有语言

  故事

  爱情,闪电般过去

  面对远方的一次随想

  一种距离

  等一个人

  高原上,有一群人

  为爱落泪

  明天是否依然有梦

  石头与鸟

  花冠

  荒屋

  南高原玫瑰

  爱是永恒的光芒(评论)

  灵魂的喧响来自远方(代后记)

诗集后记

  《灵魂的喧响来自远方》

  很小的时候,在南高原的一个山寨,我学会了用谣曲吟唱内心的渴望。长大了,一个民族的命运会牵动我脆弱的神经,这是我所料未及的。在火塘、烈酒、兰花烟的氛围里,我企图去探寻一个民族的精神圣域,在无数次的找寻中,我的眼眶常常会无端地潮湿。这样的时刻,我写下了一些诗句:"......彝人之魂在火中唱出史诗/泪水流出的是谣曲/鲜血流出的是历史。"

  物质时代的天空,闪亮、真切,所有梦想者的梦想,都将被证实或是毁灭。在这物欲横流的岁月里,诗意的生活已是一种奢求。手执长剑的理想主义者,只能孤独地漂泊在这个世界上。此刻,路痕迷离,回首苍茫。

  站在高山之上,灵魂的喧响来自远方。

  写作构成了我的人生空间,我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往前走。力求自己的诗歌作品,让彝族文化中的宗教、民俗、谣曲和生存心态,在其间构成独特的风景。我渴望我的诗歌,被人类的生命和爱的光芒照亮。我活着,我热爱,所以我歌唱。

  一朵花的灵魂停泊在哪里?听说只有死去的蝴蝶知道。

  因爱恋而倾诉,我已感到时光如此地美妙。

社会影响

  彝族青年诗人沙马的诗歌作品弥漫着对生命深切的人文关怀,他将母语所包含的富有旋律感的话语指义,转化为具有特质的汉语表达,证实了文本所赋予诗人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多元化的词义延伸。可以这么说,沙马的这种探索,本身充满着冒险精神。他的诗歌,独特而温暖,忧郁的基调让人着迷,其魅力来源于他诗歌中对彝族文化、哲学、民俗、宗教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完美融合,具有普遍的社会学意义。

  因为生存、困惑、超越等因素,人与人之间在亲近的同时,相互疏离;因为梦想与爱,人们正努力从文化上彼此沟通。沙马的诗歌,揭示了人类在共同的文化探索中,彼此亲近和融合的可能。

  沙马的诗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汲取了现代诗歌优良的养份;诗中为人们展示了彝族文化的多彩多姿和博大精深,诗中充满了美妙的想象力和神秘的文化力量,韵味无穷,感动灵魂。

  读沙马的诗歌,可以感受到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彝族文化内涵,似乎可以触摸到彝人生存中最为隐秘的精神内核。

  所以说,越是民族性的,越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

  沙马新诗集《梦中的橄榄树》在2002年荣获中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