梣叶槭

梣叶槭(学名:Acer negundo L.)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
树皮黄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冬芽小,鳞片镊合状排列。羽状复叶,小叶纸质,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片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叶柄稀疏的短柔毛淇后无毛。雄花的花序聚伞状,雌花的花序总状,小枝旁边生出,花小,黄绿色,开于叶前,雌雄异株,花丝很长,子房无毛。小坚果凸起,4-5月开花,9月结果。
原产北美洲。中国有引种于、在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区的各主要城市都有栽培。在东北和华北各省市生长较好。该种早春开花,花蜜很丰富,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本种生长迅速,树冠广阔,夏季遮荫条件良好,可作行道树或庭园树,用以绿化城市或厂矿。
- 中文名 梣叶槭
- 学名 Acer negundo L.
- 别称 糖槭,正名为:梣叶槭 Acer negundo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 高可达20米。树冠分枝宽阔,多少下垂;树皮暗灰色,纵浅裂;小枝灰绿色,秋后变紫色,平滑无毛,被白粉,具灰褐色的圆点状皮孔;老枝灰色。芽小,卵形,褐色,密被灰白色的绒毛。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叶柄长3-7厘米,生有短绒毛,黄绿色,顶生小叶有柄,长约1.5厘米;小叶片卵形,长5-8 厘米,宽3-4厘米,基部广楔形或钝圆形,先端锐尖,边缘有不整齐的疏锯齿;侧生小叶柄短,长3毫米;小叶片歪卵状披针形,长4-7厘米,宽2.5-3厘米,基里歪楔形或近圆形,先端锐尖,边缘具3-5个粗锯齿,表面绿色,背面黄绿色,脉及边缘生有短绒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先于叶开放;雄花序最初成紧凑的束形,后花梗则极度伸长,长达4-7厘米,有毛,下垂成伞房状;花萼狭钟形,5裂,被柔毛,萼片小,长1.5厘米,雄蕊5,长3-3.5毫米,花丝伸长,毛发状,花药线形;雌花序下垂,疏总状花序;萼片基部合生;子房初被毛,后渐无毛。
翅果扁平,淡黄褐色,长约3厘米,小坚果中央部凹入,为细长圆形,宽约4毫米,具有疏细脉纹,翅长约1.8厘米,宽约7毫米,翅开展为70度左右;果柄细长,达2厘米,稍具微毛,黄褐色。花期4-5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无特殊要求,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落叶阔叶林,茶条槭、一叶荻、大叶白蜡、侧柏。
分布范围
原产北美洲。近百年内始引种于我国,在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区的各主要城市都有栽培。在东北和华北各省市生长较好。
繁殖方法
种子采集
应在品质优良的健壮母株上采集种子。秋季,当糖槭翅果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时采种,采后晾两三天,去杂袋藏。糖槭千粒重38克。
种子处理
春季播种前20至30天,用40℃温水浸种。边倒入种子边搅拌,水自然冷却后换清水浸泡24小时,每10小时换一次清水。捞出后控干,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4小时,捞出用清水冲净种子,然后混3倍的湿沙,并均匀搅拌,堆于背风向阳处,每天喷一次温水,保持湿润(沙含水量为60%),要防止积水,以避免种子腐烂。每天中午翻动一次,待5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栽培技术
整地作床



播种地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翻耕耙平,精细整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00至2000公斤,掺入50公斤磷酸二铵。有条件的可施3至5厘米厚度的草炭土。充分搅拌,然后做床,并进行土壤消毒。
播种
多在春季进行,播种量每平方米40克。将经过处理的种子均匀撒到平整的床面上,覆土厚度为1至1.5厘米。播后盖草帘,保持土壤湿润。
管理
一般播种后5至7天即可出苗,约60%的种子出苗后揭去草帘,保持土壤湿润。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间苗、定苗,每平方米保留150至200株小苗。定苗后,7至10天进行一次叶面喷肥,用0.3%至0.5%的尿素融化成水溶液喷洒。入秋后增施磷钾肥,防止苗木徒长,同时要及时进行浇水、中耕、除草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
主要价值
本种早春开花,花蜜很丰富,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本种生长迅速,树冠广阔,夏季遮荫条件良好,可作行道树或庭园树,用以绿化城市或厂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