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梗阻性肾病

2022-07-05 08:52:58 百科资料
梗阻性肾病是指因为尿流障碍而导致肾脏功能和实质性损害的疾病。本病病变常为单侧性,但不少情况也可以是双侧性。尿路梗阻通常是造成梗阻性肾病的重要原因,但如果该梗阻并未影响到肾实质时一般并不称为梗阻性肾病,而称为阻塞性尿路病。肾盂积水通常是梗阻性肾病时的临床表现,但许多梗阻性肾病(例如肾内梗阻)并不一定有肾盂积水。同时许多情况特别是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等,在检查时可以有肾盂扩张,但不一定有肾盂积水。
  • 挂什么科 肾内科、普外科
  • 哪些症状 血尿、血红蛋白尿、脓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尿频、夜尿增多、尿痛、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乏力、食欲不振、恶心与呕吐
  • 好发人群 所有群体
  • 需做检查 腹部平片、尿常规、血常规、血液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
  • 引发疾病 感染、肾积水、高血压

病因

  造成尿路梗阻主要原因有输尿管本身,以及输尿管以外两大类。输尿管本身又分为腔内梗阻,以及输尿管壁障碍所致两大类。结石为腔内梗阻最常见原因,可发生在输尿管任何一处但以自然转折或狭窄处最多,也可在肾内的小管腔内。肾内结石多由代谢障碍疾病引起,常见于尿酸结晶或服用可溶性较差的磺胺药等。多发性骨髓瘤中部分病例中含有大量本-周蛋白可以沉着于肾小管造成阻塞。部分肾乳头坏死病例坏死的组织可以脱落造成梗阻。此外泌尿系统出血形成血块也可能阻塞尿路,后两者情况大多在肾外为主。

  输尿管壁本身障碍有功能性及解剖性异常两大类。前者在输尿管常因运行肌不能正常运行而致,可因输尿管纵行肌或环状运行肌障碍,致使尿液不能正常下行。在输尿管盆腔交界处较多,在小儿大多是双侧性,左侧肾常较严重,因此表现常较突出。另一组为输尿管膀胱交界处障碍为主,也以男性为多,大多为单侧性。上述两种情况中大多纵行肌纤维缺乏而环状肌相对正常,既往曾有人认为其机制与巨肠症相似,而目前大多数人认为二者机制并不相同。

  膀胱功能障碍导致尿路梗阻的原因大多为神经源性,可因先天性肌肉发育不全或脊髓功能障碍等引起。后天性常见于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症或帕金森病等。由解剖性病变造成输尿管壁病变包括炎症、肿瘤等所造成的狭窄。尿路以外造成梗阻常因生殖系统、胃肠系统,以及血管或后腹膜其他病变引起。前列腺肥大或肿瘤常是男性发病的原因。女性则很多因子宫、卵巢等病变引起。克隆氏病或胃肠其他肿瘤可以压迫输尿管而导致梗阻。腹膜后病变可因炎症、肿瘤(原发或转移等)引起。

  

症状

  1.疼痛

  典型的表现为肾绞痛,可以是持续性但常阵发性加剧并向会阴部放射。但在慢性逐渐产生的梗阻性肾病患者,有时疼痛不一定很突出,偶然仅表现为腰酸不适等。肾脏体积在急性原因引起的梗阻性肾病可以明显肿大,但慢性者则因为有不少纤维组织增生者,体积则不一定增大,不少病例病侧肾脏反而萎缩。

  2.排尿障碍

  双侧完全性梗阻可以造成无尿,但大部分本病患者梗阻并不十分完全,因此多呈多尿。在继续发作的病例有时可呈现在发作时可以无尿,发作间期多尿表现。在感染原因所致梗阻病例,可能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由膀胱颈部阻塞引起者(例如前列腺肥大)则可有尿潴留表现。

  3.高血压

  相当常见,其机制可因肾小管腔内压过高,或间质压过高等促使肾素分泌过多;也可以因肾对水、钠调节机制障碍,导致水、钠潴留而发生高血压。一般由单侧肾脏病变导致本病而发生的高血压以肾素依赖型为多,双侧病变引起者则水钠依赖型为多数。梗阻解除后高血压一般可以好转。但如果病变时间已较长,则高血压有时可持续相当长时间。

  4.红细胞增多症

  主要由于肾盂积水刺激促红细胞生成激素分泌过多而致。在外科手术纠正梗阻后过高的血细胞压积可以下降。但临床上真正出现典型本症者并不一定很多。

  5.酸中毒

  主要因为影响肾小管对H+的分泌而致。部分病例可合并有血钾过高。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在急性和慢性尿路梗阻时,尿中均可出现红细胞和白细胞,一般无蛋白尿或有轻度蛋白尿,尿蛋白质<1.5g/24h。尿培养可以发现有无感染。离心沉淀找结晶以发现各种结石成分。新近梗阻病例尿钠浓度低,尿渗透压增加,类同肾前性肾衰的尿检特征;而在慢性梗阻引起小管损伤,尿钠浓度增高,尿渗透压减低,尿、血浆肌酐比例减低,类同急性肾小管坏死中的尿检特征。根据需要也可作尿浓缩功能和尿酸化功能试验。

  2血液检查 血气分析确定酸碱度和测定血氯、钾、钠,以明确慢性梗阻中可出现的4种类型肾小管性酸中毒。血和尿中的尿素氮、肌酐测定可见不成比例地升高(正常约10∶1),因在梗阻性肾病中尿在小管腔内流率减慢,尿素重吸收增加。

  影像学检查

  1.病理生理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尿路梗阻,其基本病理改变均为梗阻以上的尿路扩张,初期管壁肌肉增厚,增加收缩力,后期失去代偿能力,管壁变薄,肌肉萎缩和张力减退。泌尿系梗阻时,肾盂内压力升高,如压力达到相当于肾小球滤过压时,肾小球停止过滤,尿液形成亦停止,但肾内血循环仍保持正常。这时肾内“安全阀”开放,即肾盂内的尿液可通过肾盂静脉、淋巴和肾小管的逆流及肾盂周围外渗,使肾盂和肾小管内的压力稍有下降,来维持肾脏的泌尿功能,但终因梗阻未能解除,尿的分泌和回流不平衡,内压增高继续存在,导致肾盂扩张、积水。尿路内压逐渐增高的同时又压迫肾内血管,导致肾组织的缺血、缺氧、萎缩、肾小管分泌和再吸收功能下降,最终全肾积水,成为一个松弛的无功能的水囊。可见梗阻性肾病的病理变化由4种因素引起:输尿管内压力增加、肾血流减少、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和细菌感染。梗阻造成肾盂积水,肾盂扩张,乳头扁平,孔外张,皮质变成薄层包围着成囊袋状的肾盂输尿管。组织学显示小管系统扩张,主要是集合管和远端小管,近端小管亦见扩张,其壁层上皮细胞变平萎缩和小管缺血。肾小囊腔扩张,肾小球周围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并有单核细胞浸润。

  2.X线检查 腹部平片和X线体层摄片乃常规早期检查方法。两侧肾脏大小差别>2cm或钙化阴影,均提示梗阻性肾病可能,慢性肾衰患者其肾脏正常大小者亦提示此可能性。体层摄片能更好地显示肾脏轮廓及其大小,并发现更小钙化点。

  3.造影检查

  (1)静脉肾盂造影(IVP):常为梗阻性肾病中优先选择的检查方法,能正确显示肾脏、肾盏、肾盂、输尿管以及大致反映肾功能。造影剂为高张水溶碘化盐,静脉注射后迅速由肾小球滤过,不经小管重吸收,水和钠重吸收后在小管腔内浓缩,显示密度均匀的肾阴影,注射后2min即在肾盏显影。肾功能减退者显影不佳,显影延迟,较长时间后逐渐显影。

  急性梗阻早期可见集合系扩张,慢性梗阻可见肾盂积水。IVP可能指示梗阻部位在肾盂、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连接点或膀胱出口。仔细观察可见膀胱壁增厚,小梁形成,前列腺扩大。下尿路如膀胱颈梗阻可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膀胱,排尿时作膀胱尿道摄影,此检查方法亦用于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静脉肾盂造影更能发现尿路X线透光结石。

  尿路扩张或没有发现肾盂积水均不能证明存在或不存在尿路梗阻,先天性输尿管和膀胱功能异常,膀胱-输尿管反流,慢性大量排尿如肾性尿崩症可引起尿路扩张,间歇性梗阻或部分梗阻可不伴尿路扩张和肾盂积水。尿路梗阻不伴尿路扩张的疾病有肾盂内鹿角形结石,后腹膜纤维化引起输尿管缩窄,急性梗阻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缩减可是尿流率降低。

  (2)放射性核素肾造影:用于诊断上尿路梗阻,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并扫描摄影,静脉注射示踪剂标志放射性核素99mTc-DPTA或131I标志马尿酸,连续摄影显示泌尿动态。静脉给予呋塞米0.3~0.5mg/kg,可帮助确定机械性梗阻。利尿剂迅速增加尿路示踪核素的排泌,使尿路扩张,扩张程度>20%提示输尿管和肾盂连接处梗阻。

  (3)输尿管肾盂造影:经IVP、超声波或核素肾造影发现尿路梗阻的部位和病因后,逆行或前行肾盂造影能提供更为详细的证据。尤其在用其他方法肾脏显影差,需要了解较详细的解剖组织情况,此检查方法有帮助。

  对膀胱和后尿道梗阻,膀胱镜检查优于其他造影检查。输尿管逆行导管可取一侧或两侧尿作检查,可通过注射造影剂明确梗阻在输尿管的部位,作为治疗可解除输尿管或输尿管-肾盂连接部位梗阻。

  前行肾盂造影是通过经皮穿刺进入扩张肾盂,测定肾盂内压力,取尿作培养和细胞检查,注射造影剂后可清晰显示输尿管。倘若需要还可通过切除术解除梗阻。

  4.CT和MRI检查 CT和MRI不作为初始检查方法,因接受放射量较大,价较贵。但因能显示组织不同密度,能较详细提供解剖结构情况,尤其诊断后腹膜腔内梗阻原因是一项有帮助的检查方法。CT容易发现放射线透光的尿酸结石。CT能更好地明确梗阻的部位和性质,它正在替代创伤性的逆行和前行肾盂造影。MRI亦如CT能显示各组织密度,明确梗阻病因。

  5.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诊断肾盂肾盏扩大十分有效,它是诊断肾盂积水优先检查方法。由于这是一项非创伤性检查,对诊断肾盂积水伴肾功能衰竭者最有指征。亦适用于诊断妊娠期胎儿有否肾盂积水。由于发现肾盂容积增大的高度敏感性,有时可出现假阳性,另一缺陷是不能提供梗阻部位及病因。

  6.核位素肾图检查 能了解两侧肾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以及分肾功能,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但不能明确梗阻的原因和部位。

  

鉴别

  梗阻性肾病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肾脏疾病相鉴别,如狼疮肾病等。另外,各种尿路梗阻性肾病相互之间应进行病因方面的鉴别诊断。

并发症

  1.感染 泌尿系统梗阻最危险的是有细菌的尿可经过肾盏穹窿部裂隙进入血液,也可通过高度膨胀时变得极薄的泌尿系统上皮层进入血液,因此梗阻合并感染时,不仅感染难以控制,而且易发展为菌血症。

  2.肾积水 长时间梗阻所引起肾积水,终将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双侧肾或孤立肾完全梗阻时可发生无尿,以致肾功能衰竭。

  3.高血压。

预防

  本病有多种病因引起,预防应首先明确引起梗阻的原因,并给予特殊治疗,尽量解除尿路梗阻使尿路畅通病情改善。对不能去除梗阻的疾病,可通过输尿管回肠吻合术转移尿流,必要时需考虑梗阻肾切除术。只有明确梗阻原因并积极予以恰当的治疗,方能保护肾功能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治疗

  治疗根据病因而定,结石可用震波碎石方法而去除,一般对结石7~15mm大小者较有效。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经保守治疗(饮水、中药等)后仍无效者应采用在膀胱镜下逆行取石方法,有时结石影响肾功能或用上法不能成功者则需外科手术去除。常常需要同时使用抗生素,不少梗阻性肾病梗阻并不完全,但因继发感染造成水肿,炎症分泌物阻塞等可以使梗阻变得更明显,经抗生素使用后,梗阻可以明显好转,但使用剂量及选择用药需依据培养及肾功能情况而加以调整。由肿瘤等原因引起者需应用化疗或外科手术处理。梗阻后所出现的多尿等造成水、电解质等紊乱应及时予以纠正。

  

饮食

  1、肾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宜食含低蛋白、高糖的食物,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蛋白质,如乳类、蛋类、瘦肉、鱼、鸡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如蜂蜜、葡萄糖、甜果汁等。

  (2)宜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及叶酸等。

  (3)宜用植物油,但不限脂肪摄入量。

  2、肾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浮肿尿少量忌盐、忌钾,忌食过咸食物(咸鱼咸菜、榨菜等)、高钾食物(海带、紫菜、

  蘑菇、土豆、莲子、瓜子、瘦牛肉等。)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咖啡、酒、可可等。

  (3)忌公鸡、鹅、猪头肉、海腥等发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