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状胸
桶状胸(barrel chest)又称"气肿胸",指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圆桶状,肋骨斜度变小,其与脊柱夹角常大于45°,肋间隙增宽饱满,腹上角增大。见于严重肺气肿患者,亦可见于老年人或矮胖体型者。需治疗原发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必要时手术矫正畸形。
定义
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圆桶状,肋骨斜度变小,其与脊柱夹角常大于45°,肋间隙增宽饱满,腹上角增大,为桶状胸。见于严重肺气肿患者,亦可见于老年人或矮胖体型者。

病因
当胸廓左右径与前后径比为1∶1时,就像"圆桶状",故称为"桶状胸"。又称"气肿胸。"桶状胸"一般是由于肺内气体含量过多所致,比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以及长期大量吸烟均可导致此类表现,个别正常人有时也可以出现"桶状胸"。
桶状胸可由于胸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也可由于先天性原因所致 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所致的肺气肿,
.胸廓疾患 常由肋骨 肋软骨 脊柱以及胸壁的急 慢性炎症或肿瘤引起 如肋骨骨折 肋软骨炎 胸壁的良恶性肿瘤以及胸廓外伤等
胸膜疾患 胸腔积液 气胸可使胸廓(患侧)饱满;胸膜间皮瘤使胸廓异常饱满
呼吸系统疾病 肺广泛纤维化 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可使胸廓整体或局部发生畸形或膨隆 肺癌可因伴发肺泡张 肺气肿或向胸膜 肋骨转移而继发胸廓畸形
循环系统疾患 心脏扩大 心包积液 主动脉瘤等均可引起局部胸廓异常
5、其他原因 老年和肥胖体形者。长期大量吸烟者等。
形态
胸廓前后径增加,胸廓呈圆桶形,前后径增大,或与左右径大致相等,肋弓的前部上抬,肋骨呈水平位,肋间隙增宽饱满,胸骨下角增大呈钝角。叩诊胸廓回响增加,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和语音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两肺底可闻及干湿罗音。心音低远。
检查
X线检查肺透明度增加。但在早期这一X线征象不够敏感。重度肺气肿时胸廓饱满,肋骨走行变平,肋间隙增宽。侧位片胸廓前后径增大,胸骨后间隙过宽。膈肌位置下移,膈穹窿变为扁平。两肺透明度增高,肺野外带血管纹理纤细、稀疏。心影呈垂直狭长。透视下可见胸廓和膈肌活动度减弱。也有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的,肺透明度增高不明显,肺门部肺动脉增宽,心脏常扩大。
肺功能检查 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桶状胸主要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如FEV 最大通气量降低 残气量增加 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
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胸廓异常者 痰细菌和脱落细胞检查 胸液检验以及活体组织检查等可有相应的改变
治疗
1、首先体育锻炼,平时注意深吸气,慢呼气.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适当地跑跑步,出出汗,能使身心保持健康。
2、建议对血压、血糖、血脂,血压进行检测,排除代谢综合征,和高胰岛素血证等。如果血脂高可以献血200--400后,输注脉通500 每两个月一次 连续三次有助于降血脂。
3、肺气肿患者因长期咳嗽、咳痰、气短、炎症刺激等,肺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药物治疗对慢支、肺气肿症状有缓解效果,但药物对改善肺功能却基本起不到作用。有研究显示,运动对慢支患者改善肺功能有较好帮助。以下是两种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
(一)、卧式呼吸操 :主要是通过胸部扩展、肺部呼吸来改善和增强肺功能。
方法 :
⑴仰卧,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 5- 10次,平静深呼吸 5- 10次
⑵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 5- 10次 ;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 5- 10次
⑶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 5- 10次
⑷口哨式呼气 :先用鼻吸气一大口,用唇呈吹口哨状用力呼气,做 5- 10次
⑸腹部呼吸,两腿屈膝,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壁隆起,呼气时腹壁收缩,做 5- 10次。
运用以上卧位锻炼一段时间后,也可选取坐位或立式进行。
注意 :每次从 ⑴到 ⑸按顺序做完,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 2- 3次,每次用 8- 15分钟完成 ;身体要自然放松,不要屏气、换气过度,以免造成头昏、眼花、胸闷等症状。注意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比吸气时间长约 1倍 ;当有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心衰时暂不宜锻炼。
(二)、步行 :两腿按一定速度行走,可促进腹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加之双臂的摆动也有助增加肺的通气量,使肺功能得到加强。
方法 :
每日可步行 1000- 3000米 (根据体质情况决定行走距离),以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速度行走。行走时能变换速度更好,如 :先采用中速或快速走 30秒至 1分钟,后缓步走 2分钟,交替进行。行走时要尽量胸部挺直,配合呼吸锻炼,一般可采用走四步一吸气,走六步一呼气。每天可行走 1- 2次,早晚进行最好。
注意 :体质弱者应从小运动量开始,开始时速度不要太快,每次 10- 30分钟,每天1次,以后可逐渐增加行走量、时间。如行走后无胸闷、头昏等不适反应,也可选择有一定坡度的地段进行步行锻炼。